在柯桥区钱清街道江墅村,一座白墙黛瓦的江南老宅静静矗立。这座历经300余年风雨的古宅,正是“五四运动”命名者、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的祖居。如今,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建筑正焕发新生,成为连接古今、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情感的重要文化地标。
走进修葺一新的祖居院落,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1919年5月26日,罗家伦在《每周评论》率先提出“五四运动”这一历史名词,并系统阐释其精神内涵。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通过精心设计的展陈生动再现,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
“以前听长辈讲五四运动,总觉得是书本上的历史。今天站在这里,才真切感受到那份爱国情怀如此鲜活。”印度尼西亚华裔青年黄艾登凝视着罗家伦的手稿,难掩激动之情。在2024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中,罗家伦祖居成为华裔青年们感悟家国情怀的重要一站。展墙上那些泛黄照片里年轻而坚毅的面容,“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呐喊声,都在叩击来访者的心弦。
近年来,柯桥区委统战部深入挖掘人文统战资源,以共同历史记忆激发民族认同,以爱国进步思想凝聚青年力量。2021年11月启动的罗家伦祖居激活项目,不仅原汁原味修缮了古宅,还新建了生平陈列馆。为提升展陈品质,柯桥区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专家团队,精心梳理罗家伦为民族觉醒、教育发展奋斗的历程,生动展现五四运动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文化传承需要创新表达。以罗家伦祖居为核心,柯桥区联合各界力量打造了一系列文化空间,由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改造的“新潮·舍”青年驿站就是其中之一。“‘新潮’二字取义双关,灵感正源于此。”无党派人士、钱清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副主任蒋梦娇在谈及创作短视频时如数家珍,她说,当年北大学子罗家伦创办《新潮》杂志传播新思想,今天青年们在这里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2024年钱清街道推出“钱小青”青春推介官活动,青年们在“新潮·舍”里碰撞思想火花。蒋梦娇团队用短视频《新潮江墅 校长故里》传播家乡故事,吸引许多人来到这里,感悟五四精神。正如一位侨胞所说:“走进罗家伦祖居,就听到了历史的回声,感受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
三百年老宅焕发新生,五四精神薪火相传。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罗家伦精神,正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新的光芒。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