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年宣讲•调研手记②在浣纱江畔触摸文明的肌理

2025-05-30 13:19

来源:

【编者按】今年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总结提炼“红船精神”20周年。

理论宣讲正当时,越讲越响看“浙”里。为持续扩大“越讲越响”市域宣讲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全面提升青年宣讲员讲好新时代好故事的理论素养、视野格局和实践本领,今年3月,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共青团绍兴市委联合启动了“越讲越响 越音澎π”主题宣讲活动。

经过新秀海选、集中培训等环节的淬炼提升,来自全市各地各系统的60余位青年宣讲员,在青年宣讲导师带领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9次考察调研绍兴足迹,围绕共同富裕、胆剑铸魂、产城人文、绿色发展、文脉传承、创新深化等主题,以宣讲采风、随机访谈、问卷座谈等方式开展为期1个月的沉浸式调研,通过图文稿件、短视频等形式,把各地的经验做法、特色案例、发展成果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

今天,本栏目刊发第二篇调研手记 《在浣纱江畔触摸文明的肌理》。

古越风华:西施故里的文化解码

在西施故里,漫步于青石板路,沉浸于其中的白墙灰瓦的古色古香,透过西施传说与古越街景,体悟着“西施文化”对地域精神的塑造。

2025 年的中国青年会如何看待历史名媛西施?团队以亲身演绎再现西施故事,以 “博主” 视角链接自媒体热点,以调研经历赋能理论宣讲,让西施身上的家国情怀、诸暨文脉得以被更多年轻人所熟知,并代代传承。

在浣纱江畔重现历史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深化对文化符号的理解,让静态遗产焕发动态生机,成功让一场关于“文脉传承”的调研变成了“情景剧”Vlog,“西施洗纱”“卧薪尝胆”“密谋伐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被团队宣讲员们精彩演绎。当队员们努力去了解史书记载的西施,更尽力去还原一个活生生的、历经人生锤炼的西施,他们也真正感受了那份 “以身许国”的悲壮与决绝。

薪火相传:博物馆里的历史对话

在依山而建的诸暨博物馆,队员们被其汉风建筑与九曲回廊深深吸引。这里的建筑独具匠心,如时光引路人,吸引着队员们前去探寻越国古都千年脉络。馆内,春秋青铜碳炉、南宋石雕笔架等文物,生动展现了古越文明从史前到近代的传承。

数字化展厅里的互动装置颠覆了传统观展体验。游客可以通过手势捕捉“穿上”越国甲胄,在AR技术复原的勾践冶铸场景中参与青铜浇铸。最引人注目的是“诗词长河”投影墙,历代吟咏西施的诗句如流水般在纱幕上淌过,当观众吟诵出某句诗时,对应的历史场景便会立体呈现。这种参与式传播,让静态的文物变成了可对话的文化主体。

走出博物馆,夕阳西下,余晖如金色薄纱洒在千年古城上,好似时光的笔触书写着源远流长的文脉,让大家沉醉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美好中。

活化传承: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生命所在,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沉淀。西施文化不止是墙上的文字,还是走进年轻人心中生动的水上舞台剧。景区通过“文化+科技”“行进+沉浸”,再现了浣纱女神西施的传奇故事。浣纱江夜游串联起西施故里至茅渚埠桥,集文商旅于一体,形成极具创意的新“夜”态,拉动水旅收入增长超20亿,成为了省级夜间人气景区。

暮色中的浣纱江泛起金晖,江畔的霓虹灯带渐次亮起,将古越图腾投影在流水之上。这座城市的文脉传承,既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陈列,也不是商业街的符号消费,而是在古今对话中不断生长的生命体。所谓文化传承,本质上是一场永不停息的创造性转化。那些从历史长河中打捞起的文明碎片,终将在当代人的实践中熔铸成新的精神图腾。

在此次调研之旅中,大家通过沉浸式的创作体验,加深了对诸暨西施文化的领悟,让宣讲稿不再是空洞的文字堆砌,而是注入了情感温度的文化诉说,这便是文化传承中源源不断的“活水”。

(素材资源由“越讲越响 越音澎π”“Hi浪潮音”青年宣讲战队提供)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高建峰 胡鑫凯 徐盈盈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