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坚持“不做商人”的手艺人

2025-05-28 09:09

来源:

人物名片

叶秋翔,1967年生。20世纪90年代,拜西泠印社裱画部主任、“江南第一裱”钱立新为师。在张桂铭美术馆举办个人现代装裱展。任绍兴收藏家协会装裱委员会主任。善裱装古画。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绍兴市区解放南路与凤江路交叉处的一隅,有座老式的五层楼,叶秋翔就住在这房子的顶楼。推门而入,临街屋宇敞亮,室内古书画的墨香与纸香交织,混杂着时光的味道。四周挂满了字画,见证着他的岁月沉淀。作为古城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叶秋翔对这项技艺充满了热爱和敬意。

叶秋翔的工作室,有着许多装裱修复用的工具和等待晾干的字画,城里不少书画家朋友光顾这里,看其认真细致和手艺高超的样子,称其为“画郎中”“字画医生”。从业至今,他让无数残损的古字画重现光彩。

19岁那年,叶秋翔就对裱画产生浓厚兴趣。20世纪80年代他拜师学艺,由于刻苦好学,在坊间名气见长,裱画业务不断,那时还只是业余的活儿。到了20世纪90年代,供职的绍兴钢铁厂改制后,叶秋翔以装裱字画为业,并一门心思在提升技艺上动脑筋、下功夫。

学习,可以帮助解决更多问题,坚持自我成长与终身学习,不仅是叶秋翔对知识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更新,懂得与时俱进。虽然他的装裱技艺达到一定水准,但他不固步自封,而是放开眼界,站在时代的视野上,努力做到技艺与现代人审美相统一。

在他苦于难觅技艺的突破和创新方向时,恰巧,有朋友告诉他,“杭州有位老师,名叫钱立新。你不妨问问他收不收徒。”叶秋翔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打了电话,忐忑地自报家门。钱立新看着他诚恳好学,又常常往返杭州绍兴两地,遂决定收下他。在绍兴,他只收了这一个徒弟。

钱立新是“杭裱”派代表人物,在他60多年的裱画生涯中,先后整理过大学者马一浮的翰墨手稿,装裱过潘天寿的大部分作品,同时又是我国书画界大家刘海粟、朱屺瞻、沙孟海、程十发、周昌谷、诸乐山、王伯敏等名家的专职裱画师,被陆俨少先生赞誉为“江南第一裱”。

由此,叶秋翔在名师的指教下,从基本功入手,日有寸进,月有尺功,技艺更为娴熟。装裱有新、旧字画之分,新的又分洗霉、挖款等,而旧画,则要修旧如旧,工艺繁复,不能有半点马虎。经名师点拨,叶秋翔不仅在揭裱环节攻克难关,而且在接下来的洗、补、托等环节,也学到了先前未曾掌握的技术。洗画的关键是“去污留旧”,要学会区别画面的“古色”和“污色”。“古色”就像艺术品的时代感和历史感,让人觉得温润自然。如一味追求彻底洗净,把画面的古色旧气同“污色”一起抹去,不免失去古意盎然之韵味,削减了艺术审美价值,并不可取。这些以前未曾认知的裱画技法,经钱立新悉心指导,叶秋翔的眼界豁然开朗,他的装裱技艺跨越了一大步。

叶秋翔告诉笔者,完成一件书画装裱作品不少于10天时间,装裱师还需要通晓书法与美术知识,确保作品装裱完成后,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什么这门手艺没人做,就是这个活儿很慢又很累,也没钱赚。配一张画的裱边,一摞摞的纸拿出来比对,看哪张合适,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一个下午就过去了。旁人看看也枯燥。”尽管这样,“做手艺人,不做商人”,依然是他匠心坚守的人生信条。专业、专心、专注,匠心、耐心、恒心,是他自认的职责所在。

早在宋代,书画装裱艺术就已较为成熟,尤以宋徽宗时代的“宣和裱”最为著名,成书画装裱的标准。修复古字画是装裱师展现技艺的明证,能工巧匠能将碎如尘埃的古画巧妙复原。在古城绍兴,越城人历来喜爱字画,爱好收藏,家藏或购得的古字画因年代久远,有的破损严重。因叶秋翔师出名门,又心无旁骛,一直在这个领域精心劳作,不少人主动找上门。而有的装裱师傅因不会修复古画,也会推荐给他做。因叶秋翔复原后的物件品相好,赢得极好口碑。

在一般人看来,裱画仅仅是一门手艺。但吃了40多年裱画饭的叶秋翔却认为:“裱画这行当,既是手艺,同时更是艺术。裱画的过程,实际上是书画家艺术创作的延伸,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有一件古画的修复让他至今未忘。当时,他在四米多长、一米多宽大红生漆的裱画台上揭画心,但因手够不到裱台中间的画心,只好垫高立脚点,甚至站在凳子上,俯着上半身,伸直手臂凌空揭取。当时正值“秋考虎”发威,一会儿他便汗流浃背。而这样的辛苦,持续了半年。修复古画是一项细致活,他要先仔细分析画作的意境,确保每一处错位的纸张都是正确的拼合。“关键在于既要保全画意,又要顺应纸纤维的走向,不损其灵韵。”他介绍。

为打破技艺传承的壁垒,叶秋翔尝试“破圈”传播。有一次,一位主顾把一幅朋友送的旧画交到他手上。这幅画残破不全,修复相当困难。叶秋翔使出浑身解数,重新揭裱、修复,令画作“起死回生”。后来,几十张修复过程的照片,发到同城网站上后,引起了轰动。通过他的镜头,越来越多年轻人了解到装裱这门传统技艺,对字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叶秋翔坦言,修复,是孤独的修行,但每一幅古画的“重生”都让他倍感欣慰。如今,他多次承接城内外书画名家个人展的装裱业务,并将书画家的风格与他的个性化装裱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独特的艺术和审美效果。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叶秋翔为传承书画装裱注入新的内涵。镶料是装裱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别具特色,这些材料都是自制的。他的台桌上就摞了不少镶料图案的画稿,有祥云纹、如意纹、缠枝纹、花格纹等,这些镶料有着旧时手工的精致,有些甚至是老家具的构件,以及木质工艺品中的拓片。在他的书房里,就有不少这样的老木料,都是他平时留心收集的。

装裱字画不仅需要深厚的美学素养,也需要在历史知识中汲取营养。在他临窗的写字台上堆着厚厚一叠书,一有余暇他就翻阅几页。他说:“开卷有益,人的学养要靠平时积累。”他坚持研习书法、绘画,临摹历代名家笔法,确保接笔处与原件气韵相通。除此之外,他还爱好金石古玩,靠着勤勉和好学,交谈中时时流露出知识的渊博、见多识广的素养。

在别人眼里,装裱字画无非是谋生的一种手段。但他自有对职业的坚守。他痴迷于装裱事业、锲而不舍、精耕细作,传承着千年匠心。许多年轻时一起学装裱的师兄弟现在大多改行,另择他业,叶秋翔却一直坚持着。由于声名鹊起,他平时所接触交往的大都是书画名家。交往中,他虚心求教、切磋技艺,从中汲取艺术神韵和美学理念,这使他的艺术修养和装裱造诣也日臻完美。

经叶秋翔之手,无数件残损的古字画重现光彩。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通讯员 董柏云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