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里,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在采访中,很多旅居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5年前,汤钰婷从余姚来到绍兴,起先在柯桥一所幼儿园当国学老师。然而,她一直有个梦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空间。艺术空间选址在哪里呢?汤钰婷思来想去,最后选择了书圣故里的一间旧屋,取名为“天喜小屋”。“我非常喜欢古城的老街、老房子和慢生活的节奏,所以从去年开始,我辞职来这里开始新生活。”
去年10月,“天喜小屋”开始对外开放。小屋的客人形形色色,有些看看就走,有些则愿意坐下来聊聊,表达自己的思考。对于有倾诉欲的客人,汤钰婷愿意做一个倾听者:“这正符合我开设这个艺术空间的初衷:自由表达内心。”据汤钰婷介绍,这间小屋主要面向年轻人和孩子,年轻人可以在这里参观各种主题艺术展,一起探讨秋瑾等绍兴名人的文学作品;孩子们则可以在这里参加各种研学活动,进行艺术创作,如用废弃的旧床单画一幅色彩绚丽的画,或者将捡拾到的花草拓印到手提袋上送给妈妈。
“天喜小屋”就在王羲之陈列馆对面,得益于书圣故里的高人气,走进“天喜小屋”的客人不少。“走在柏油路上和走在青石板路上的感觉是不同的,老城的这种文化氛围,对我们这个艺术空间助益很大。”刘炳汝介绍。
小屋的留言本上,写满了年轻人喜欢这个艺术空间、喜欢某个活动的感想。汤钰婷与刘炳汝认为,帮助年轻人在艺术领域里找到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很有成就感。
上大路与北海路的交叉口,一间名为“诗歌年代”的书屋静静伫立在相家桥旁。采访当天,店主张甜正吹着小风扇,悠闲地坐在电脑前码字。90后的张甜来自河南,20世纪90年代,父母外出打工赚钱,张甜便成了留守儿童,由于没有更好的娱乐方式,张甜爱上了看书。2022年10月,她来到了妈妈曾经的打工地绍兴。初来乍到,她不知道能否在这座古城生存下去,于是尝试了许多种可能,考研备考、找工作……在与古城的交流之中,热爱阅读的她最终决定开一家小书店,圆自己的文学梦。
从秋瑾到鲁迅,从阳明心学到新文化运动,张甜越深入了解绍兴,就越惊叹于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前段时间我特别喜欢读张岱的《夜航船》,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张岱竟然是绍兴人,这让我觉得十分奇妙。那么多伟大的先贤曾与我居于同一方土地,走过我如今漫步的街道,我仿佛被一种无形却强大的文学气质深深滋养着。”
古城文化的滋养让张甜开出了自己的文学之花。张甜告诉记者,一方面,越城既古老又年轻的特质给了她和书店很多机会,“在经营书店时我发现,来古城探寻的年轻人都有一个文学梦,这吸引着他们来到我的小书店。而且,在与游客的聊天中,有时候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能够改变对方的某些观点,这让我觉得有意义。”另一方面,古城的慢生活让她学会了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眼前的风景。“当脚步不再匆忙,内心便随之安定下来,这时候反而能更清晰地找准方向,更好地创造自己的价值。”据张甜介绍,在越城的这两年里,她创作出了很多关于在此生活的诗作,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甜的诗集》。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