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起近80斤,周末餐饮店要货多,得抓紧。”23日上午9点多,在富盛镇金溪村虾哥农场,农场主沈立忠把虾笼一个个提起,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散发着青黑色的光泽。
沈立忠没想到5年前的一个决定,为小龙虾养殖开辟了一条新路。当时,他敏锐地发现,小龙虾在餐饮市场备受追捧,而越城区没有专业养殖户。本着差异化经营的理念,他承包了80亩水田,开始了小龙虾养殖的探索之旅。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单一养殖模式下,投入大、风险高、收益有限,这些问题一度让沈立忠陷入困惑。
转机出现在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沈立忠了解到“稻虾轮作”这一生态种养模式。“稻虾共养不是简单的‘1+1’,而是生态链的深度融合。”沈立忠展示着自己的“种养循环图”,稻田中的部分杂草、虫子成为小龙虾的天然饵料,而小龙虾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了优质有机肥,全程实现“零化肥、零农药”。
每亩方投放四五十斤虾苗,沈立忠开始尝试水稻与小龙虾共生模式。令他惊喜的是,水塘中自然生长的泥鳅、黄鳝等水生生物,无意间构建了一个微型生态系统。这些水生生物不仅帮助控制了病虫害,还成为水质净化的“天然卫士”。沈立忠顺势而为,坚持不使用激素和抗生素,让小龙虾和水稻都遵循自然生长规律。虽然生长周期延长了,但品质却显著提升。
“水田里早稻谷子用来喂养鸡鸭,晚稻磨成的大米特别受欢迎。”沈立忠掰着手指算起了经济账,“光是大米一年就能卖三四百斤,加上小龙虾,一块田有两种收益,收入自然比以前单一养殖时有提升。”更让他自豪的是,这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产出的农产品,因绿色健康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常常供不应求。
尝到甜头的沈立忠并未止步于此。去年,他捕捉到乡村旅游和亲子体验的市场需求,在农场开辟了“亲子垂钓”项目。20元一张门票,游客不仅可以体验钓虾乐趣,还能亲近自然、了解生态农业。“今年‘五一’期间每天都有五六十人来玩,我这个原本隐藏在小山村的农场也渐渐有了人气。”沈立忠笑着说,这项创新不仅带来了额外收入,还打响了农场知名度,形成了“生产+体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沈立忠养殖的山村小龙虾,卖到周边餐饮店以及一些居民小区,虾现捕现卖,比市场上的普通虾要新鲜,因此每斤价格也要高出1元左右。
望着绿油油的水稻和不时泛起涟漪的虾塘,沈立忠盘算着引入更多生态种养品种,在水塘周边种植更多果树,打造一个集生产、观光、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场。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