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让“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为常态

2025-05-26 14:46

来源:

政府“无事不扰”,企业才能安心发展;政府“有求必应”,企业才有信心发展。从今年“新春第一会”起,越城区委主要领导在不同场合提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相关要求。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无事不扰”是减轻企业负担的题中之义,也是稳定经营主体预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不管,而是“非必要不扰”。在各地媒体的报道中,一些地方存在对企业非必要“打扰”过多的现象,如有的涉企检查缺乏统筹和监督,“多头执法”“随意执法”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一家企业一年被查上百次”的情况。企业苦于迎送、疲于应对,其正常生产经营也受到影响。今年,杭州因“六小龙”再度出圈,“为何是杭州”“如何成为杭州”,成为不少地方追问的议题。笔者以为,杭州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其优良的营商环境。网上有个段子流传很广,即“不用吃一顿饭、喝一顿酒、抽一根烟,房子是免费的、补助自动到账、办完事自动消失”。段子可能夸张,但当地确实要求干部做到“三个到”,即“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如果说“无事不扰”为“清”,那么“有求必应”则为“亲”。前者体现服务理念,后者反映服务效率。这要求政府“将心比心”,学会从企业的角度思考政府的决策和行为。企业缺什么,政府就补什么,这是最基本的。高明点的做法是,企业只想到第一步时,政府已经告知第二步、第三步怎么走。很多时候,营商环境的“优”就体现在一些小的细节上。笔者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外地一家修车店排污不过关,有一天来了一帮人,店家以为要罚款,结果是来无偿修管道的,这让店家非常感动。这种“不罚反帮”的做法背后,就是对营商环境理念的深刻理解。

明确“无事不扰”边界,设立“有求必应”规范,政府服务才既有“温度”又有“尺度”。如何更加精准地服务企业,笔者认为,概括来讲,就是要落实好“三个机制”。一是“信息互通”机制,这要求干部有效、及时掌握企业信息,尤其要及时了解企业意见建议。二是“问题闭环”机制,有了问题要及时回应,能马上解决的立马解决;解决不了的,要想办法为以后解决创造条件,不能让企业的问题“提归提、不解决”。三是“非必要不检查”机制,考虑问题多从企业实际出发,尤其是要杜绝反复多头检查,真正让“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为常态。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