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暨市次坞镇道林山村,有一家爱心食堂,它像暖阳温暖着众多老人的心。
道林山村是远近闻名的“百姓村”,1100多名村民共有100多个姓氏,也是诸暨市第一批关爱基金试点村。村委会办公室存放的几本“爱心食堂”捐赠财务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下了村民们的每笔捐赠,其中包括日期、姓名、捐赠物资、捐款等信息。自2022年2月18日村爱心食堂建立后,村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打通了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破解了老年群体“舌尖养老”“精神匮乏”现实问题。“百家姓将爱心都汇聚在了爱心食堂。”有村民笑言。
舌尖养老
上午10点,道林山村爱心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数个忙碌的身影在厨房里不停穿梭。爱心食堂的负责人赵伟丽正在厨房忙着配餐。
自爱心食堂开张以来,赵伟丽不但带头捐款捐物,还带领爱心团队提高餐饮服务质量,为村里的老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干净整洁的用餐环境。
赵伟丽介绍,目前爱心食堂向全村80名7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晚餐。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开展“上门送餐”服务。
道林山村“公益五姐妹”志愿服务队等文明实践队伍积极参与“上门送餐”服务。她们把饭菜打包好后,穿过村间小道,送到部分老人手中。
爱心食堂何以维系?这一切要归功于村里这一群爱心人士。
2018年,诸暨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为契机,在全省首创村级关爱基金,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捐、乡亲企业爱心捐、村民群众互助捐、结对单位定向捐、移风易俗公益捐等形式,广泛汇集零散公益资源。
今年3月,道林山村举办了第四届爱心人士座谈会。座谈会现场,近百名爱心人士积极捐款捐物,金额从500元到20000元不等,短短1小时便累计筹得关爱基金264500元。此外,捐赠物资中还有猪肉、大米、水果等。
“很多村民都为爱心食堂捐款捐物,他们把自己种植的蔬菜和水果带来,还有好心人送来米、面、油。”赵伟丽说,汇聚点点滴滴的力量为爱心食堂增添暖意,大家用自己的爱心呵护着这份爱心餐的延续。
食堂设施优、机制覆盖全、资金保障足、运行状态好、“五福”活动多的“金福食堂”培育是诸暨市爱心食堂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通过培育,提升品质、优化队伍、丰富活动,成为运营可持续、功能服务全、群众口碑好的示范食堂,实现爱心食堂的进一步提升。
道林山村党总支书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王国棋表示,道林山村爱心食堂是2023年度“金福食堂”。为了办好爱心食堂,村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积极为老人们开展便民服务、传统节庆、集体生日、健康义诊等文明实践活动,让老人们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
15分钟关爱服务圈
爱心食堂解决的不仅仅是老人的“吃饭”问题,还有精神生活问题。道林山村以爱心食堂为中心,致力于打造“15分钟关爱服务圈”。
与爱心食堂紧邻的是文化礼堂,配备了大屏幕和音响,老人可以在这里看电影、唱戏;对面是一个医疗健康室,镇卫生院的医生定期坐诊;右侧的小山坡上,是改建的道林书舍,一个纯公益性的乡村书院,由村民和在外贤达自发组织捐资改建而成,古色古香,可以满足老人读书看报的需求……
“现在在村里不仅吃得好,而且一点都不无聊,日子过得很充实!”村民沈奶奶说。
据介绍,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首批试点,诸暨市在推广爱心食堂时不断加强顶层设计,致力于打造集老人助餐、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志愿便民于一体的“一站式养老综合体”,将爱心食堂打造成文明实践的阵地,让老人们享受一个幸福的晚年。
如今,道林山村爱心食堂文明实践点,除标准化配置食堂设施外,还配套了医疗室、服务室、休闲室、阅览室、健身室等多功能场所,成为富有“人情味”“温暖感”和“生命力”的乡村新空间,在惠民为民服务中推动文明实践落地见效,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爱心食堂提供的是午餐晚餐,温暖的是人心。王国棋表示,接下来,道林山村将继续扎实做好民生“食”事,让热闹的“烟火气”温暖更多老人,希望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参与“爱心食堂”建设,逐步形成邻里守望、友善互助、孝老爱亲、团结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童波 编辑: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