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兰亭何风流

2025-05-26 14:08

来源:

我向往兰亭,源于少年时代所看的《兰亭集序》,那是久久沉淀在胸中的希冀。文中描绘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荡的佳景,给我编织了一个梦。

来到绍兴的一天,我踏着由卵石和块石铺成的曲路往前,先是竹篱柴扉接风,继而是修篁天籁爽道相迎,越走越幽深。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已见水池、曲桥、石碑。鹅池碑上的“鹅”字,远看宛如一只体态浑厚而活泼的大鹅在昂首欢歌,而在碧水池内,果真有白鹅三五只在窜头戏水。

据说王羲之酷爱养鹅。山阴某道士知晓后,将家养白鹅换得王羲之为他写一部经。王羲之欣允,写成一部《黄庭经》。王羲之笼鹅而归,欣喜不已,传说此处石碑上那个铁划银钩、势如风云的“鹅”字是他命笔写成的,佳话传颂至今。

过桥转弯,便是兰亭碑,碑名系清乾隆题写。碑的正面阳刻着清康熙写的《兰亭集序》,背面阴刻着清乾隆写的《兰亭记事》。一碑二皇书,这是国内唯一的。

紧邻兰亭碑左侧,乃是“曲水流觞”之处。在庄重而典雅的流觞亭前,一湾清水自北逶迤而来,向南弯弯曲曲、曲曲弯弯而去——东晋时王羲之就在这里作曲水流觞之娱。我坐在曲水之旁,默默领略着王羲之偕谢安等42位文人贤士在此饮酒赋诗的雅趣。我似乎听到了流杯偶止而引起的笑声,又似听到了娓娓吟诗声、咚咚酒觞声。如果酒觞真的停歇在我的面前,我是只有任罚三杯的。

此次流觞辄止于前而诗成2首者11人,其中包括王羲之;成诗1首者15人;16人无诗而各罚酒三觥。在37首诗辑成后,由王羲之作序,他一挥而就。这便是流传至今、情见乎辞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这篇序文在书法艺术上具重大价值。全文324字,写来“飘若游龙,矫若惊鸿”,点画富于变化,重字俱构别体。全篇24个“之”字,无一相同。字里行间又流露了当时乘兴而书的感情。读来怎不耐人寻味!唐朝何延之在《兰亭记》中说,羲之事后曾经重写过这篇序百数十次,但无一超过原写作。

而今的兰亭,每逢暮春时节,都有中外书法家应会于此,曲水流觞、咏诗挥墨,且一年比一年兴盛。为纪念王羲之而兴建的王右军祠,已是几兴几圯,如今又修缮一新。此祠像一艘石舫,泊在荷池中央。“舫”中有廊有池,池名墨池;池上有桥有亭,亭叫墨华亭。传说池与亭是王羲之泼墨挥毫之处,这自然是后人的意会。

在兰亭这个竹、柳、樟、桂簇拥的翠苑内漫步流连,直让我感到一派典雅、一身清朗、一股温馨。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杂沓、烟尘。大致是人们沉浸在艺术的领悟中了;大致是创造的艺术融合在大自然的意境与意趣中了。实是野趣与高雅的交织,天工与匠慧的妙合。

抬头间,我看见北面的兰渚山下有别墅一幢,飞檐挑角,灰墙青瓦,显得格外静谧、别致。移步前去,竟有潺潺的兰溪横陈面前。我在朦胧中缓缓地步入了另一新天地。看标牌所示,方知这别墅乃是兰亭书法博物馆。推开镶嵌着茶色玻璃的黑漆落地门扉,一幅长达数米的拓墨横张眼前,这是王羲之兰亭集会的图刻拓片。群贤在座,有形有神,座上刻有人名,名旁刻有即席诗文。这把我在流觞亭前、曲水之滨的遐想连在一起了,似乎目睹了当时的风韵。

王羲之兰亭修禊时,他定未料及在一千几百年后,兰亭如此兴盛,而且风流更甚。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