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明代绍兴的父子同榜进士

2025-05-25 21:35

来源:

在明代科举史上,父子携手步入考场并考中进士,殊称罕见。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张弘道所编《科名盛事录》卷四“父子同榜进士”仅一例:“嘉靖乙丑科陶大顺、陶允淳,浙江会稽人。”

陶岳,元末人,始居绍兴府会稽县陶堰。陶氏读书仕进,科甲鼎盛。《科名盛事录》卷三“六世科第”记述陶氏家族举人13人,进士9人。今浙东运河畔省级文保单位秋官里进士牌坊,其主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陶怿,为该族中进士第一人。第二人陶谐,弘治八年解元,九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明史》有传。孙陶大临,嘉靖三十五年(1556)榜眼,累官吏部侍郎。曾孙陶望龄,万历十七年(1589)会元,殿试成探花,官至国子监祭酒,《明史》有传。陶谐的另一个孙子、即大临兄大顺,《明史》载曰“大顺子允淳,与父同登进士”。

父子同榜进士须从明清科举冒籍说起。在一考定终身的科举时代,考生们为了一举中式,可谓是绞尽脑汁,冒籍只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明清政府关于防止冒籍的规定虽然很多、很严,但是关于冒籍的案件还是层出不穷,明代典型的是嘉靖二十二年冒籍案、万历十三年冒籍案,本文所述涉及嘉靖二十二年冒籍案。

会稽人陶大壮,少年随祖父陶谐入京师,因而成为顺天府学生,食其廪。嘉靖二十二年(1543)顺天府乡试,包括陶大壮在内的南方人在顺天中举者达9人,当地考生因受到利益伤害而喧哗哄闹。礼科给事中陈棐劾奏:慈溪人张汝濂,改名张和,冒良乡籍中式;余姚人钱德充,改名仲实,冒大兴籍中式。历陈京闱冒籍之弊,请令所司认真核查。据查核,郑梦纲、陶大壮、沈谱、丁子载、陆可承、翟钟玉共6人,“俱诈冒籍贯,当发回原籍入学肄业”。以上人员俱载《嘉靖二十二年顺天府乡试录》,可见举人名衔保留,但不得参加次年会试以作惩。陶大壮在该科中式举人135人名列第9名。宁波天一阁藏《嘉靖二十二年顺天府乡试录》,保存着陶大壮《春秋》考卷。

陶大壮归乡后改名大顺,充会稽县学廪生,每小试辄冠,文誉益隆。16年后,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戊午科浙江乡试中再中第4名举人(《春秋》第一),得经魁衔。

且说陶大顺的儿子陶允淳是嘉靖四十年(1561)举人。嘉靖四十四年,陶大顺、陶允淳父子赴京城参加会试,均中式得贡士。不久参加殿试,陶大顺是第二甲第69名赐进士出身,陶允淳是第三甲第107名赐同进士出身。父子同榜进士堪称佳话,御史萧廪榜其门曰:“畿省两举经元,父子同科进士。”《会稽陶氏族谱》卷二十九《祠祀坊表园亭志》记载有“父子同科进士坊,嘉靖四十五年建,为嘉靖乙丑科陶大顺、陶允淳”。

陶大顺、陶允淳父子的履历:陶大顺初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历升福建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致仕;陶允淳初授行人。历升礼部仪制司主事、员外郎,官至尚宝司司丞。陶大顺、陶大临、陶允淳,均附于《明史·陶谐传》。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