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已是初夏,站在湖塘街道西跨湖桥上向东远眺,但见阳光明媚、碧水晴空;波光粼粼、远山如黛……十里湖塘风景尽收眼底。
“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望着眼前这一湖碧水,我不禁想起了绍兴籍文学家、著名诗人李慈铭的“清明忆,风景最湖塘。”十里湖塘,筑于东汉会稽太守马臻时期,湖面宽阔、水质清冽,两岸民居多南向,面湖而建,白墙黑瓦,形成了十里长街,故有“十里湖塘”之美名。
西跨湖桥位于鉴湖源头,相传唐朝贺知章(659—744)告老还乡,唐玄宗特赐鉴湖三曲,此地乃第一曲。远观西跨湖桥,如半轮明月卧于碧波之上,是“十里湖塘一镜园”中最优美的境地。桥顶四柱,柱头各雕有戏绣球的雄狮,抱小狮子的雌狮,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西跨湖桥南北走向,包括单孔拱券石桥、梁式石桥和引桥,全长61米,拱桥长30米,拱券净跨5.5米。登临此桥,极目远眺,水天一色,有心胸开阔之感,真有陆游“湖开镜面似新磨”之诗境;民国摄影家、文学家、陶瓷研究者陈万里站在西跨湖桥头感慨:“湖塘的水,清澈可爱。一叶小舟荡漾其间,真是神仙生活。”明代大书画家徐渭也十分欣赏西跨湖桥四周风景,曾几度畅游此地,留下超尘出世的桥联一幅:岩壑迎人,到此已无尘市想;杖黎扶我,往来都作画图看。
“十里湖塘”不仅风光绝佳,更有丰厚的地域物产。明清以来,此地为绍兴酒的酿造中心之一,涌现了“叶万源”“云集”等享誉一时的知名酒作坊。
叶万源故居位于湖塘鉴湖村中联,为明中叶绍兴知名黄酒品牌(叶万源)酒坊主人叶十万的故居。叶万源,明嘉靖间人(号称叶十万),故居坐北朝南,前后三进,中隔天井,前后三进建筑间建有东西厢房,面阔三间,皆硬山式屋顶,穿斗式梁架结构。此故居是一处对研究绍兴黄酒酿造史具有极高价值的实物见证,也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十里湖塘七尺庙,三山十堰廿眼桥。”七尺庙位于湖塘鉴湖村,据史书记载,宋朝时,湖塘建里社纪念一生清正廉明、爱民如子的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在此立碑建庙时,因在地下掘得一长七尺的腿骨,里人认定此骨与夏禹所诛防风氏有关,疑为其遗骨,不敢惊动它,依然埋在土里,只是在那里塑起一尊神像,这便是绍兴最大社庙之一七尺庙。
七尺庙为“十里湖塘”各村共同社庙,有“鉴湖第一社”之美名。庙内原有明朝状元褚大绶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手书“鉴湖第一社”牌匾一块(已毁)。现存建筑重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三进,正门挂有“古七尺庙”横匾一块,系明代文士施彭龄题书。两旁有侧厢,庙中有戏台,内有嘉庆十年(1593)所立石碑等二通。七尺庙规模宏大而完整,旧时,每逢农历三月社日祭神期间,庙内戏台上便敲锣打鼓连续唱几天的戏文,庙会引来舟船云集、好不热闹,是湖塘一带百姓的主要文化娱乐集聚地之一。上世纪“文革”时期古庙逐渐衰败,如今庙内正殿等基本建筑以及放生池、古井尚且完整,社戏台则仅留石柱数支,颇为叹惜。
如今的“十里湖塘”,因得天独厚的鉴湖水,开创了“会稽山”“塔牌”“鉴湖”等品牌的绍兴黄酒;开发了享誉“香林花雨”之称的大香林风景区和大型佛教文化旅游景区龙华寺以及兜率天景区;建设了一个迷人的黄酒小镇,打造一湖两岸新盛景,成为融酒文化、水文化、桥文化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度假景区。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