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水乡泽国”,靠水吃水,鸬鹚捕鱼也是当时水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绍兴人又有一俚语:“鸬鹚捕鱼,蜜蜂采花,苦命人枉劳心计白劳碌。”在绍兴昌安门外离城18里,马山街道永乐村鸬鹚汇头,人们世代以鸬鹚捕鱼为生。
永乐村由石作埔、张家溇、施家溇、徽州屋(金家溇)、柳树下和鸬鹚汇头(东、西汇头)六个自然村组成。前五个自然村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习惯于农田耕作。只有鸬鹚汇头因地理位置特殊:处在三四条江的交汇点,祖祖辈辈靠鸬鹚捕鱼为生,故自然村名为鸬鹚汇头。鸬鹚,也叫水老鸦、鱼鹰,属鸟类,身体比鸭狭长,羽毛为金属黑色,善于潜水捕鱼。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鸬鹚汇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船(6—10只)鸬鹚,每天早上,他们的祖辈划着小船载着一船船鸬鹚出去捕鱼,一直到太阳下山才回来。
鸬鹚汇头鸬鹚捕鱼的起源是程氏太太的嫁妆——鸬鹚。驸马官的后代鸬鹚汇头张家祠堂的先辈娶了一位姓程的太太,程氏太太嫁张家先辈时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的嫁妆中多了一条小划船和几只鸬鹚。从此,鸬鹚汇头就出现了一种用鸬鹚捕鱼的行业,每家每户养起了鸬鹚,整个鸬鹚汇头最多时有40来船鸬鹚。
鸬鹚是怎样捕鱼的呢?鸬鹚捕鱼前首先要给它有饥饿感,下水以后它就会急着去抓鱼吃,当鸬鹚抓到鱼时,因为又饿又急着想把鱼呑下去,但是咽不下去,原来捕鱼人在鸬鹚的喉囊上系了一根细细的油麻绳,使鸬鹚将到嘴的食物没法咽下去,咽不下去的鱼就是捕鱼人的收获。
鸬鹚汇头张家祠堂的家长荡(渔荡)和轮有田,总计10亩,渔荡和田地都是按房头每年可以轮流养殖鱼类和种植水稻,轮到者不用交荡租、田租,但每年要给祠堂的先祖上坟。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豆姜公社的水面渔荡都归水产大队所有,鸬鹚不能在集体渔荡捕鱼。鸬鹚汇头的各户渔民就将鸬鹚放生到曹娥江畔,大批鸬鹚在永乐村消失。2003年,绍兴市修建越兴大道,直通上虞沥海(今滨海新城),涉及马山永乐村鸬鹚汇头的民房需要拆除拆平,鸬鹚汇头由此消失。
如今,鸬鹚出现在绍兴东湖、大禹陵等风景旅游点,而鸬鹚汇头那些鸬鹚捕鱼的场景则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