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各地着力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点,将其打造成青年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的平台。截至目前,全市100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整体建设进度达48.7%,计划提供就业或实习岗位551个。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近年来,一大批有志青年满怀激情奔赴广袤乡村,日渐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他们或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将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或为村庄设计独特的旅游线路和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或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举办艺术节、文化展览等方式,让乡村文化焕发新活力。他们以更开阔的眼界、更新颖的思路,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而青年入乡实践点的建设,无疑为热血青年到乡村一展抱负提供了更多可能。
青年入乡,首要问题是乡村生活环境能否与久居城市的青年适配。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但部分区域特别是一些山区乡镇,在基础设施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瞄准年轻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努力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生活场域。比如加快健全完善千兆光网、智慧充电桩等现代设施,在站点周边30分钟生活圈内配备完善食宿、交通、医疗设施,为在偏远地区进站的青年提供食宿等生活配套服务。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将送文化下乡及村超、村赛、乡村音乐节等活动引导到站点周边,丰富青年业余文化生活,拉近青年与乡村的心理距离。
当然,青年入乡,更要让其留乡。最关键的,还在于给他们一方创新创业的天地、一个施展身手的舞台,让他们能充实地工作,同时对未来充满憧憬。因此,要努力给予入乡青年更大的选择余地,让他们既可以开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也可以从事冷链物流、直播带货、品牌推广等服务业。像诸暨市依托国伟科技、明乐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和乡村资源,推出15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涵盖新媒体运营、数字农业系统管理等82个岗位,就有利于感召青年学以致用,用其所长,让他们真正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实现相互成就。
青春力量激情澎湃,青年入乡意义深远。要让青年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还需要各地齐心协力,为青年英才提供更充足的“阳光雨露”,创造更具吸引力的“生态环境”。要构建“保”的基底,以政策红利稳定青年成长发展预期,持续加大青年入乡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构建“税收减免+创业基金+住房保障”等政策矩阵,降低创业门槛和生活成本,让入乡青年“轻装上阵”。要营造“闯”的氛围,支持入乡青年不走寻常路,用足用好科技力量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凭借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给传统农业农村带来不可估量的裂变效应。要担起“育”的责任,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通过聚焦本地主导特色产业,遴选专家组成服务团,包括探索“高校导师+农技人员+土专家”等培养模式,为入乡青年创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与智力支持,让他们从一腔热血走向一展宏图,在乡村逐梦圆梦。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海风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