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国将推广应用“网络身份证”

2025-05-24 19:07

来源:

破解公民身份信息网络泄露难题,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5月23日联合对外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推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公共服务。

管理办法规定,持有有效法定身份证件的自然人,可以自愿向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申领网号、网证。

简单来说,网号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打个比方,平台如同一个由国家管理的个人身份信息“仓库”,里面的每个“储藏间”中存放着你我的身份信息。网号是“储藏间”的“门牌号”,网证是你我手中的“IC门禁卡”。我们在网上认证身份时,只需向对方报上“门牌号”,由国家“仓库”来验证“IC门禁卡”并反馈核验结果。

管理办法明确,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

用户选择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并通过验证的,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提供的除外。

“网号、网证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证件,也不强制使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于锐说,“是自愿选择使用的,一种更加安全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据介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自2023年6月27日上线,已在主要互联网平台和政务服务、教育考试、文化旅游、医疗卫生、邮政寄递、交通出行等行业领域开展了试点应用。

在互联网领域,已有多个大型互联网平台接入公共服务平台,用户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进行账号实名注册、异常账号二次身份核验、跨平台跨应用“一键登录”等。

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明确,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按照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鼓励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接入公共服务,用以支持用户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

记者23日从公安部获悉,截至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累计下载超1600万次,申领开通达600万人,提供认证服务1250余万次。

公共服务平台的安全性如何?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开展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和监测审计,及时修复安全风险和漏洞,能够有效保护数据安全。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管理办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取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申领。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下申领。此外,国家网络身份认证不对八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管理办法将于7月15日起施行。公安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引导和推广应用力度,切实发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作用,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据新华社)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