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养生水逐渐成为饮料货架上的“新晋明星”。
陈皮山楂水、红豆薏米饮、红枣枸杞茶……当传统中药材“泡”进饮料瓶,中式养生水正以“药食同源”之名开始抢占饮料市场。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商超、便利店发现,中式养生水逐渐成为饮料货架上的“新晋明星”。这些养生水多以陈皮、黄芪、枸杞等中草药为原料,颇受注重健康养生的都市白领青睐。但随着养生水热度不断攀升,不少人心中也有疑问:这些饮品真如宣传所说,具有养生功效吗?
在上虞区上百超市万和城店,记者看到,饮品区的显眼位置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瓶装中式养生水。标注“补气养血”的红枣枸杞水、主打理气健脾的陈皮山楂水、宣称“祛湿消肿”的红豆薏米水……这些融合了传统中医养生理念的饮品,包装上“0糖0香精”“配料干净”等字样格外醒目,吸引不少消费者驻足选购。“我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就想买点养生的饮品喝喝。”正在选购的市民周女士说,“这些瓶装养生水携带方便,放在包里随时能喝,配料表看着也很健康。”
一名十足便利店的店员告诉记者,随着季节更替,养生水销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时,具有温补功效的红枣枸杞水备受消费者青睐;夏季湿气较重,主打祛湿的红豆薏米水销量明显上升。从购买人群来看,主要集中在27岁至40岁的都市女性群体。
同时,自制养生水在市民中也掀起了“DIY热潮”。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小邵,每天都会用养生壶煮苹果黄芪水。“一个苹果切片,加入去核红枣、黄芪、枸杞和麦冬,养生壶煮20分钟就能喝。喝起来甜甜的,味道还不错。”小邵说,这是她在社交平台上学到的配方,已经连续喝了两个月。“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有效果,感觉睡眠有所改善,而且戒掉了喝奶茶的习惯。”她说。退休教师陈阿姨也经常在家熬制各类养生水。“春天喝玫瑰桑葚茶疏肝理气,夏天煮冬瓜荷叶茶清热解暑,秋天炖雪梨银耳羹润肺润燥,冬天来一杯桂圆红枣茶驱寒暖身。”陈阿姨笑着说,“自己做的养生水,配方干净,喝着也放心,而且可以根据家人的体质和需求调整配方,很有意思。”
对于这股中式养生水风潮,记者咨询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临床营养科主任营养师冯丽君。“脱离剂量谈疗效是不科学的,养生并非一蹴而就,喝几瓶养生水就能实现健康目标的想法,本质上是‘形式大于内容’。”冯丽君指出,评判养生水能否达到养生效果,关键在于其有效成分含量与科学配比。关于养生水的选择、饮用方面,她特别提醒,不同体质的人群应区别对待。例如,体质虚寒者不宜过量饮用由雪梨等寒性食材熬制的养生水;糖尿病患者则需严格把控养生水中的糖分摄入,避免血糖波动。
对于自制养生水,冯丽君提出要秉持“辨证施治”原则。“不能盲目跟风网上的热门配方,每个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所处生理阶段都存在差异。”她建议,市民不妨去医院找专业医师诊疗,先准确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和健康状况,再选择合适的养生水配方。
“养生的核心,主要还是保持均衡营养、坚持合理运动和维持规律作息”。冯丽君说。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袁文韬 文/摄 编辑: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