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由中国当代诗人、批评家、传记作家霍俊明分享的《张岱的朋友圈》文化讲座在鉴湖街道坡塘村云松客厅举行。这座曾孕育张岱的江南古城,因一场跨越400年的对话而泛起涟漪,霍俊明以史学钩沉与诗性笔触,赋予“烂熟文明的守夜人”以当代精神的注解。采访中,霍俊明提出了绍兴如何活化张岱这位名人的建议,也与现场听众分享了张岱的精神世界。
近日,坡塘云松村举行了一场由中国当代诗人、批评家、传记作家霍俊明分享的《张岱的朋友圈》文化讲座。为什么聚集张岱的朋友圈?霍俊明眼里的张岱是怎样一位人物?当天,记者跟随这位诗人学者穿越400年烟云,走进明末清初那位“繁华看尽,独守冰雪”的文人——张岱的精神世界。
张岱曾在凌霄阁(现位于绍兴饭店)居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前半生“公子”,后半生潦倒
“为什么要讲张岱?因为张岱是绍兴近几百年来最直接、最能真切反映晚明历史的代表人物。他是《陶庵梦忆》里追忆繁华的惆怅客,是《西湖梦寻》中寻觅旧梦的孤独者,更是晚明文人朋友圈里最鲜活的一页。”霍俊明说,他研究张岱已经十来年,梳理了很多关于张岱的人文轶事。
张岱是绍兴文化和江南美学的百科全书式人物,自明代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前半生是“贵族公子哥”,后半生却衣不蔽体、过着梦魇般的落魄生活。
癖好、性格使得张岱建立起极为严格的交友标准,即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霍俊明说,在张岱看来,癖好、瑕疵都是一个人真性情的体现,是一往情深和一往无前的结果。看看张岱身边的那些亲戚朋友,他们都有癖好,比如陈洪绶的酒癖,祁彪佳的梨园癖;有的贪钱,有的爱物,有的喜好美食,有的爱搞园林土木,有的好美色艳姬……总而言之,张岱的朋友圈,奇人、怪人迭出。
霍俊明说,作为全国文化名家驻村创作计划专著,目前他的《崩雪——张岱日常奇观与末世之变》已完成书稿并进入出版阶段。此次借绍兴成立云松张岱文化研究中心之际,他特地前来实地考察,触摸那个时代的温度。
打开“张岱+”空间的N种方式
“下高速的时候,我就在想,绍兴的高速出口标识,可否用鲁迅字体来标注,从而更具地方特色?在吃美食的时候,我想到了张岱对美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他在《陶庵梦忆》中还详细描述了自己创造的醉蟹这道名菜,还有明代越州的茶文化,包括茶器、茶具的制作,都离不开张岱……”在霍俊明看来,在当下文商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大势下,用好张岱这张名片,借力张岱的朋友圈,正当其时。
霍俊明给出了打开“张岱+”空间的N种方式。他说,张岱曾长时间沉迷于斗鸡、驯鹰、蹴鞠、六博等游戏。天启二年(1622),张岱和他的叔父张联芳在龙山脚下附近,设立了远近闻名的斗鸡社,每天斗鸡的人和围观者不下上百人……那时,不仅有传统的斗蟋蟀、斗牛、斗猪、斗狗、斗鸡、斗鸭、斗鹅,还有奇异人士别出心裁地开发出斗蚯蚓、斗鱼、斗蚂蚁、斗蛤蟆、斗老鼠。就拿逗弄动物来说,各路玩家脑洞大开,使尽各种手段和妙招,于是就形成了猴子倒立、黄鸟衔字、白雀叼钱、黑犬踏撬、乌龟叠塔、黑熊翻跟斗、驴子跳舞等诸多奇观……因此,绍兴要借助这一段“张岱典故”,做好龙山脚下的“游玩”文章。
当然,绍兴可以通过历史、传统、人文、风物、民俗、物产等方面讲好张岱的故事,借助张岱文化研究中心,把张岱打造成城市IP,成为绍兴重要的文化品牌。
围绕张岱朋友圈营造打卡地
说起张岱的朋友圈,霍俊明特意提到了三位人物。一位是比张岱小五岁的祁彪佳,一位是徐渭,还有一位是陈洪绶。霍俊明说,祁彪佳是山阴梅墅村人,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以及园林建筑家。张岱家族与祁氏家族世代至交,甚至数代结亲,祁彪佳为张岱的“山水知己”。而张岱的曾祖父张元忭,对徐渭有救命再造之恩。万历三年,张元忭与徐渭一起编撰了十六卷《会稽县志》。陈洪绶被认为是17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画家。陈洪绶比张岱小1岁,他与张岱的科举命运非常相似,两人曾多次游历西湖。霍俊明说,对这些人物进行梳理并加以挖掘,将进一步丰富地方文化底蕴。
“张岱的朋友圈还有两位特殊朋友是动物,其中之一就是其外祖父在安徽当官时重金买下的一头驴。”霍俊明说,张岱六岁开始患有痰疾,所以从小寄养在外祖父老家“陶堰”。驴后来成了治病救人的神驴。其外祖父过世后,这驴也成了张岱的“宠物”。正如王羲之与鹅的故事,如果能够在绍兴找到这头驴的埋葬地,找到张岱的墓地,就可以打造成很多文人墨客的打卡地。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汤桂平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