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潭镇位于浙江省新昌县西部,曹娥江干流、澄潭江流贯全境,素有“千年古镇”“工业重镇”之称。澄潭沿江绿树成荫,翠竹擎天,芳草鲜美。鱼多且味极鲜。渔者摇“双飞燕”,或用渔网,或垂钓,或用鹭鸶捉来捕鱼。细赏江上捕鱼,真可谓妙趣横生!
早在南朝梁代(502-507),“长潭”地名便在诸文上有所记载。所以澄潭之前被称为长潭,不久后改为槐潭,而后又复称长潭,清雍正年间(1725-1735),才改名澄潭。
相传王羲之的后人在他去世之后,仍然保留了游历山水的习惯。五世孙王超之,从小就和祖父一起四处游历,其中一次便是漫溯剡溪源头之一的澄潭江,来到了澄潭地界,只是当时的澄潭还不叫澄潭,而是叫长潭。
偶然的游历相遇,让武举状元、南朝梁天监时(503~519)的武毅将军王超之遇上了这片山水,并为之深深吸引。后来,他在弥留之际向儿孙提出:自己归天后,要将自己埋葬于长潭西山中,他希望自己能与这片美丽的山水长存,静默欣赏。
王超之的儿子王逊之,在临海做太守,但因为父亲长眠在长潭西山,他后来便也在长潭定居下来。为了表示对自己父亲的怀恋,又怀与槐同音,他将长潭改名为槐潭。王氏也由此世代繁衍,成为槐潭的望族。
历史上的澄潭王氏,在南宋时期达到鼎盛。《梅山王氏宗谱》中的《长潭当年遗迹序》记载说:“我祖自梁武毅将军卜居槐潭,积德宏深。幸平章公与叔侍郎公、季弟提举华甫公、从弟端明殿大学士祖洽公,俱登甲第,创置花园,购松花石、假山以娱双亲;筑品塘亭于其间,借义而名之曰一品堂;建流觞曲水以迎宾客……又于槐潭横直两街,甃以石板,上自前王庙,下抵古铜庙侧,以大壮观,以利往来。”
清雍正年间,因江水清澈而改名澄潭。但自古至今,本地人文字虽写澄潭,口头仍沿袭旧称叫长潭,王超之也一直是人民心中澄潭王氏的头代祖宗。
澄潭镇历史悠久,人文璀璨,风景秀美。不仅有“浙东张家界”之誉的穿岩十九峰、千丈幽谷,还有兴善寺。澄潭兴善寺是西晋古刹,谢安、王羲之等人顶礼膜拜的高僧支遁曾在此讲经,在寺院后山养马放鹤,留下一座遁山……
时光匆匆,让我们去细细品味这座千年古镇。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