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洒进屋内,空气中飘浮着阵阵甜香。近日,在绍兴市职教中心(绍兴技师学院)现代服务学院中西点教室,烹饪中西面点专业教师曹燕专注地调整相机角度,她面前的操作台上,整齐摆放着面团和各种馅料。这位身着洁白厨师服、头戴厨师帽的女教师,正准备开拍教学视频。
“今天要完成葱油花卷、素菜包、鲜肉包和寿桃包四个品种的制作演示。”曹燕对记者说。作为中西式面点高级技师,她和团队在编写一本全新的面点教材。“需要撰写文案,还要拍摄视频,整个过程很辛苦,但能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册,授人以渔的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她说。
“误打误撞”结缘面点
“我走上这条路纯属机缘巧合。”曹燕笑着告诉记者,高考填报志愿时,她原本想学外语专业,却意外被烹饪专业录取。在一次次揉面、发酵、塑形的过程中,她逐渐发现制作面点很有意思。“你知道吗?面团有甜味,总能给人带来幸福感。”
成为一名优秀的面点师却非易事。曹燕说,面点师必须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揉面的力度、搓条的均匀度、摘剂的精准度、擀皮的厚薄度,每一个细节都颇有讲究。作为一个厨房“小白”,一开始,曹燕完全找不到感觉。但既然干了这一行,自己就要力争成为专家。因此,曹燕对自己十分“苛刻”。
有一次,曹燕报名参加包饺子挑战赛,主办方要求在半小时之内包好80只饺子,而曹燕半个小时只能包完50只饺子。在赛前准备阶段,她每天从早到晚练习,揉面、搓条、摘剂、擀皮……每个动作都重复了无数遍,手掌因长时间擀面而满是淤青。“功夫是练出来的,尽管已经过了很多年,但我现在半小时包80只饺子依然不在话下。”曹燕笑着说。
2008年,曹燕第一次站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舞台。“我的作品叫‘秋韵’,通过食材的色彩搭配和造型设计,展现秋日的诗意画面。”曹燕自豪地告诉记者,为了这个作品,她常常独自在实训室里反复练习,从刀工到摆盘,一站就是一整天。“枯燥是难免的,但当目标达成时,所有的坚持都有了意义。”最终,她斩获冷拼组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厨师”。
“以爱为馅”培育桃李
实训室里,曹燕正在指导学生制作寿桃包。她轻轻捏起一团面,手指翻飞间,一个饱满的寿桃渐渐成型。“注意收口要均匀,这样蒸出来才漂亮。”她温和地对学生说。
比赛是成长的加速器。曹燕深有感触地说,去年指导学生参加绍兴市职业技能大赛时,她从鲁迅笔下的菱角获得灵感,和团队成员一同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形神兼备的菱角酥。一只小小的菱角酥,非常考验厨师的功力,酥皮的厚薄、油炸的火候如果差之毫厘,就会导致色香味整体效果大打折扣。在制作过程中,她反复要求精益求精,正是这种精神让她的学生厨艺大为提升。
去年春天,她的学生全建杰遭遇车祸,在家休养了3个月,专业课落下不少,但当收到2024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抽测通知时,全建杰还是决定参加。“他在集训时因为站太久,受伤的腿脚非常疼,但仍咬牙坚持到最后,我既心疼又感动。”曹燕说。为帮助这个倔强的孩子,全程陪同的曹燕当起了“临时家长”,对他嘘寒问暖,悉心照顾。最终,全建杰以全市第5名的成绩回报了这份师生情谊。
曹燕常说,面点是有生命的。在她的课堂上,她会讲述每道点心背后的故事,从寿桃的吉祥寓意到月饼的团圆象征,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和生活。“希望学生能成为有温度的匠人。”说这话时,曹燕眼中闪烁着光芒。
在课堂外,曹燕的身影活跃在各个社区,她的公益面点课总是座无虚席。“看到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学会了做面点,我就觉得特别幸福。”曹燕说。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赵婧赟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