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岭镇位于新昌县西南部,是千百年来大自然孕育出的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它四面群山环抱、一水曲折婉转,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翡翠般的山水之间。宋朝宰相王爚写道“穿岩之峰高苍苍,峰峦十九摩天光。晨曦煊赫旸出岫,下望苍海何茫茫”,向世人展现这道得天独厚的秀丽风景。
镜岭这个美丽名字的由来,同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将戚继光及其戚家军之间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
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初筑海上16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取得了一些成效。
至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朝派朱绔巡抚浙江,兼提督福建军务,朱绔到任后,封锁海面,击杀了通倭的李光头等96人。朱绔的海禁触犯了通倭的官僚、豪富的利益,他们指使在朝的官僚攻击朱绔擅杀,最后朱绔被迫自杀。从此,巡视大臣不设,朝中朝外,不敢再提海禁之事。倭寇更加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
嘉靖三十四年(1555),浙东沿海遭倭寇侵扰。戚继光临危受命,调任浙江参将,积极抗御倭寇。他看到卫所官军毫无作战能力,而人民却英勇抗战,于是召募以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的3000新军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戚继光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长枪、重矢等武器的特点,即“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抗倭战斗中,屡建奇功,使戚家军名闻天下。
戚家军纪律严明,练兵有素。某一日,戚继光为考验自己军队官兵的品性和军纪。在带领官兵路过镜岭镇的穿岩十九峰时,派人故意在山岭上提前撒下许多金条,但是路过的官兵们都熟视无睹地走过,竟没有一个见财起心。戚继光倍感骄傲。而此幕也被当地的百姓看见,口耳相传,戚继光和戚家军也为百姓们所称赞。后来为纪念戚继光练兵有术,戚家军纪律严明,人们称该岭为“金岭”。后又因“金”与“镜”同音,故而亦又称镜岭。
悠久的历史、神秘的地质遗迹、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得镜岭镇兼有“漓江之美,桂林之秀,雁荡之奇”的美称。历史上的大禹、葛洪、顾欢、魏伯阳、王羲之、谢灵运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活动遗迹,步移景换,景随时新,经过几百年的融合、发展、升华,镜岭镇形成了集人文、景观、农业和生态为一体的特色风景。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