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梅越融合”壮大美丽经济

2025-05-21 08:30

来源:

“一个梅村享美誉,十里梅园写美篇,百户梅农逐美梦,千亩梅山晒美丽,万树梅花映美景……”近日,一场以“青梅”与“越剧”为纽带的特色活动在嵊州市剡湖街道碑山村举行,通过“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创新实践,为当地传统大青梅产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碑山村种植大青梅历史逾百年,现有3000多亩梅林,是名副其实的“青梅村”。近年来,该村依托穿境而过的杭台高铁的交通优势,打造“开往春天的列车”文旅品牌,以“文+商+旅”的形式将美丽花海逐步转化为美丽经济,辐射带动周边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然而,花期过后的产业短板逐渐显现。青梅鲜果保鲜期仅有3~5天,传统销售半径的局限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痛点始终制约着产业发展。“浪漫的花海引来不少游客,但鲜少有人知晓我们的大青梅果实饱满、酸度适中,是酿造青梅酒的上等原料。”越剧文化特派员张启伟捧着刚采摘的青果介绍,全村95%的农户从事青梅种植,却长期困于“靠天吃饭”的初级生产模式。

为破解“有产量缺销量、有品质缺品牌”的瓶颈,剡湖街道以“共富工坊”建设为抓手,将千亩梅林打造成集“体验采摘、非遗研学、文化展演”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今年还在此基础上特别策划了“帮采摘、教越歌、展丰景、舞丰姿”系列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进梅林帮梅农抢收成熟果实,指导村民用短视频记录采摘过程和青梅酒古法酿造技艺。“我们希望通过‘文化赋能’的形式,让大青梅能卖上个好价钱,让村民们的钱袋子能鼓起来。”张启伟看着梅农周大姐手机里自酿青梅酒的订单量上涨不少,倍感欣慰。

2024年,碑山村青梅产业产值达1200多万元,较2023年增长82%;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将青梅鲜果加工成酒、酱、蜜饯等多类产品,帮助农民实现多元化增收。“接下来我们将串联周边多个村,打造青梅产业走廊,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秋研学、冬品酒’的全季产业链,实现‘从卖鲜果到卖体验、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产业升级。”剡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5月20日12时,杭州中环柯桥段高架桥改建工程迎来重大进展,于越快速路柯桥段正式通车。改建工程全线贯通后,市民从越城出发前往杭州主城区的时间将缩短三分之一,我市融杭进程进一步加快。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孙夏莹   通讯员 王嘉露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