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19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上虞区人民政府在上虞区丁宅乡举行以“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为主题的专场活动,系统展示我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创新实践,揭晓全市生物多样性家底,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绍兴图景。
自去年10月在COP16城市峰会上摘得联合国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荣誉称号后,绍兴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中,我市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提升幅度居全省第一,浙东淡水鱼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跻身全省首批六大体验地行列,实现了保护工作量与质的双突破。
最能直观反映绍兴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当属生物多样性总数、种类及稀有情况。专场活动中,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5年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阶段性成果:自2020年启动调查以来,全市共发现生物物种5954种(较去年公布数量增长24.4%)。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02种(国家一级13种、国家二级89种)。越城区发现的苔藓植物——单月苔,为浙江省首次记录的物种,属单月苔属单月苔科;柯桥区发现的寒露林蛙、乌耳鳗鲡、丽星鹩鹛、黑鹳、淡尾鹟莺、黑眉柳莺等,为我市首次记录物种;上虞区发现国家“三有”保护野生鸟类长嘴鹬。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也陆续发现绍兴新物种及浙江易危和罕见物种。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钱进介绍,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是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识别威胁因素、分享保护成效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工作和根本途径,“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体检’,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投资’”。
专场活动还发布了2025年度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友好企业和典型案例。从曹娥江畔的候鸟保护到全球濒危物种的抢救性研究,绍兴正全力打造山水秀美、万物勃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市域样板,用实际行动交出共生共荣、共治共享的时代答卷。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裘 玮 实习生 朱函琪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