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联合上虞e游小镇管委会,携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字行业企业,建立杭州湾数字智能产业学院,构建起“政府+高校+N家企业”的深度融合育人体系。目前,该学院首批29名数字创意微专业学生已进入黑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家动漫企业实习,25人提前签订就业协议,电子信息、动画等专业毕业生直通卧龙集团等头部企业,毕业生就业率与留虞率明显上升。(5月15日《绍兴日报》)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现象并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要求、企业用人需求出现脱节。对此,已有不少高校锁定这个“痛点”,努力推进产教融合,实现学业与就业无缝衔接。杭州湾数字智能产业学院的深度融合育人体系,正是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
当前,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壮大,都迫切需要大量的年轻人才加入进来,发挥聪明才智,助力企业成长,引领产业发展。这也对高校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供给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加快创新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优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才能造就一批批深受企业欢迎、拥有一技之长、具备发展潜力的优秀适用人才。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既有利于高校培养适用人才,提升毕业生就业率,更能为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需要政校企多方同向同行,合力推进。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打破人员交流、人才流动之间的壁垒,鼓励高校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同时聘任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到高校兼职,努力构建“能进能出、双向赋能、循环增值”的人才生态系统;广大企业则要进一步增强人才活企强企意识,积极主动与高校联系对接,共同建好实验室、实训场,用心用情育才、留才、用才。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