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00后玩转千年炉火!看丽水如何把非遗炼成了流量密码?

2025-05-20 09:30

来源:

2025年是丽水撤地设市25周年。近日,“看见秀山丽水”媒体融合传播分享活动拉开序幕,多地媒体以融媒视角解码丽水城市发展与传承的时代脉络。

越牛新闻将目光聚焦在了丽水莲都区的古堰画乡。八百里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通济堰”,其水墨丹青般的诗意正在这里缓缓展开。这片被时光宠爱的土地,不仅蕴藏着江南意象的山水画卷,更孕育着跨越千年的匠心传承。

以“炉”为引,陶瓷的温润与青铜剑的刚劲在此交织,两种截然不同却又相互融合的文化紧密相连,描绘出丽水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创新的活力。

窑炉传承古韵,青瓷釉色里的创新

丽水的青瓷文化历史悠久,青瓷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其中龙泉青瓷始于三国、盛于宋代,传承千年,窑火至今不灭。在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踏入丽水龙泉市的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熊熊炉火的映照下,青瓷的烧制工艺得以传承并不断创新发展。工匠们细心地塑造陶土,然后送入窑炉中经历高温的考验,一件件如玉般温润、光彩夺目的青瓷作品就此问世。

其中一位“00后”龙泉青瓷传人金宏杨,正致力于用自己的创意开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探索之旅。“这是她自创的釉色,与传统青瓷的青绿色不同,更偏向于湖水的蓝色。”在她的青瓷创意工作室内,街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能够让更多人欣赏并爱上这份来自历史深处的艺术瑰宝。”

金宏杨还通过“非遗+民宿”的模式,将青瓷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她与爸爸一起经营的“古窑里”民宿,将青瓷元素植入空间设计,每年吸引近2万人参与开窑仪式,大幅带动了当地旅游收入。

剑炉锻造锋芒,淬火锤击中的匠心

在火焰的洗礼下,不仅瓷器得以重生,青铜宝剑亦然。一把卓越的剑,必须经历严苛的锻造过程:火的锤炼、水的淬炼、金的磨砺、木的装饰……这不仅是铁的新生,更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在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一群致力于学习锻造青铜剑的学生,日复一日地在锤打声中磨练。他们不仅锻炼金属,更是在锻造坚韧的意志和对传统工艺的不懈追求。汗水与火花的交响,每一次锤击都承载着对龙泉宝剑古老技艺的敬意与传承。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从选材、锻造、淬火到磨砺,每一步都追求极致,致力于创作出既蕴含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宝剑佳作。他们的努力使得龙泉宝剑的辉煌得以传承,并在新时代的光芒中焕发新的生机。

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一直致力于利用非遗优势,加强专业建设。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们通过建立产教融合校外实训基地,搭建学生实践教学平台,让师生与企业‘零距离’交流对接,深度学习企业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方式。”通过特色课程、学徒制试点、科研创新和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培养非遗传承人才,弘扬非遗文化。

炉火炼就文化,传承创新中焕发新机

从陶瓷窑炉到青铜熔炉,从非遗传承到现代创新,“炉”见证了青瓷从粗糙到精细,宝剑从平凡到锋利的蜕变过程。

在丽水的历史长河中,“炉”不仅是工艺技术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每一座窑炉、每一座熔炉都承载着匠人的智慧和汗水,记录着丽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现代社会,“炉”更是成为了丽水文化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背后的故事和魅力。

丽水的青瓷与宝剑,如同绍兴的黄酒酿造技术,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在传承与创新中,都在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定位,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黄晨珂 编辑:尉立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