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间藏着7000年文明密码,马头墙下流淌着1200年县城记忆。沿着中轴线两侧,孔庙、城隍庙与民居鳞次栉比;药商博物馆、抱珠楼、浙东书风传习所等“宝藏打卡点”连成一片,整个古县城犹如一座开放的博物馆。
千百年来,慈城这片土地人才辈出,曾走出了5名状元、1名榜眼、3名探花以及519名进士;现当代有著名京剧大师周信芳,近代钱业领袖秦润卿,中科院院士谈家桢、颜鸣皋、朱祖祥,著名作家冯骥才等。他们的足迹与智慧,将慈城的盛名传播得更远更广,也让慈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慈城的文化魅力,远不止于此。这里还孕育了四大璀璨文化——慈孝文化、耕读文化、建筑文化、药商文化,成为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符号。“董黯孝母”的故事流传至今,慈孝文化主题活动连续举办15年;每年中城小学的新生都在孔庙参加“开笔礼”,书写着耕读文脉;古城守望者钱文华踏遍青山,让同治年间的《冯承仁堂药目》重现……
在古县城的街巷间,非遗技艺的现代表达正在破圈。螺钿非遗匠人邵益达的直播间里,《哪吒闹海》的神话意象在贝壳光泽中重获新生,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用下单代替打卡”。在囍园宋韵婚礼传承基地里,应华飞为新人们穿上“凤冠霞帔”……
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不止于传统技艺。依托古建筑的活化利用,建筑肌理的创新表达,古建旧宅有了“新生命”。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周信芳戏剧艺术馆、冯定故居·真理园、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等10余处文化空间焕新,慈城尝试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利用名人IP,增加在地文化的辨识度,古宅变身打开了青年人的新域场。
“见人见物见生活”,让文化传承“活”起来。孔庙祭孔大典与国学夏令营共振,药商博物馆开设中医研学,古县衙化身廉政教育基地……历史文脉在当代语境中生长出新的枝丫,慈城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磁场。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