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何以筑基?守护千年肌理的抉择

2025-05-19 22:38

来源:

冯骥才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慈城是我国现存无多的江南古县城之一”,而且“这一切全美好地保存在不到三公里见方小小的城区里”。

2001年的春天,彼时全国城镇化浪潮汹涌,“拆旧建新”成为主流。慈城也同样站在了十字路口——是推倒重来建新城,还是修旧如旧续文脉?宁波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作出保护开发慈城古县城的决定。于是,慈城邀请同济大学的阮仪三团队制定《慈城古县城保护与发展规划》,并明确将该规划作为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慈城作为中国传统县城的典型代表,仍保留着‘一街一河双棋盘’的完整形态,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少见,其历史文化保存数量和其本身遗存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很高价值。”在阮仪三的指导下,孔庙、县衙、校士馆等明清古建筑群的一砖一瓦被标注上保护坐标,慈城古建筑群得以完整保留,犹如守护住了“活着的历史”。

这一抉择在2005年迎来了思想的升华,为古城保护注入灵魂。

如何让古建筑“活”起来?慈城选择了一条更需匠心也更考验定力的路——古城保护可以适当“慢一些”,必须坚持使用“绣花功夫”……这些年里,慈城累计修缮了文保和历史建筑45处约6万平方米,协调改造了风貌建筑约9万平方米,推动60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群得到有效保护和完整呈现。这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而是用匠心独运的技艺,让每一块青砖、每一片黛瓦都成为活态慈城的见证。

2009年12月,慈城古建筑群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世界为何选择慈城?当时的评委会给出了答案:“本项目将古建筑作为可持续的资源加以整修维护,体现了对传统建筑结构细部、技术工艺和空间布局的尊重,使地方手工艺传统与建筑维护技术得到了复兴……”

2010年,《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成为全国最早的古城保护地方性法规之一。此后,《慈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慈城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先后编制实施。二十余年间,从条例、保规到控规,慈城古县城构建起“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具体实施”的全链条保护体系,为古建筑群的长久延续筑牢根基。

从青砖黛瓦的匠心修缮到历史文化的古韵新生,慈城在守护千年肌理的征程中,以技艺为笔、以法治为盾,将凝固的历史书写成流动的文明长卷。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