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最大的物质性的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正如文化学者冯骥才提出的“活态保护”观点所言,新时代古城复兴需要链接历史与当下的时空对话。
5月16日,在宁波市江北区慈城古县城内,“千年古城 浙里青春”古城对话交流活动的思想火花激烈碰撞——“中国四大古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四川阆中、安徽徽州的守护者,浙江省台州府城以及省内十余家古城、古镇代表齐聚于此,以慈城20余年复兴实践为样本,共探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青春密码”。
这座始建于唐代的“江南第一古县城”,用20余年画出“古今对望”的复兴图景:2.17平方公里的古城肌理间,以“绣花功夫”让60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重焕生机,519名进士的耕读精神化作沉浸式文化长廊,诸多明清衙署建筑和名人文化场馆共同构成“活态博物馆”。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