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绍兴博物馆大厅,记者的目光瞬间就被两侧的AI虚拟角色吸引。“AI+文物”的奇妙组合,让不少年轻人心生好奇。在“超活化”区域,6位来自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的大学生正用3D打印制作绍兴博物馆馆藏文物。药学专业的翁淑颖和同学们用打印材料精心制作了透雕龙蛇纹玉戈、青花瓷梅瓶、兽首鼎等文物。制作完成后,大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手心合影留念。
“今天我们来绍兴博物馆拍摄一个思政视频,没想到刚好赶上了国际博物馆日。尤其是3D打印制作文物的环节,让我们学到了不少文物知识。”翁淑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这是一张我刚刚拍摄的秋瑾缝制的小孩棉衣照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指导我用豆包进行AI生图,感觉原本枯燥的文物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了!”
“本剑出鞘即热搜!青铜界顶流!”在服务台,市民小金抽到了这样一张手卡。随后,她便跟着手卡提示找到了越王青铜剑,并和它合影。这是今年绍兴博物馆推出的“文物认亲”盲盒活动,游客抽取趣味对话卡片后,需在馆内寻找对应文物并合影打卡。
“今年以来,我馆结合AI开展了系列活动,如AI文物场景式体验、文物AI探宝、文物AI创作大赛等,吸引了不少游客体验。”绍兴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吴丹娟介绍。除了以AI为核心开展活动,绍兴博物馆还采取了多种举措来增加游客流量。一方面,博物馆实行常态化夜间开放,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及周末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让更多人能在闲暇时间走进博物馆;另一方面,馆内专门开设了文创区,陆续推出一系列具有绍兴特色的精美文创产品,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据统计,今年1至4月,绍兴博物馆参观游客数量近24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8%。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