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越牛夜读】当父母的托举,成为孩子的底气

2025-05-21 21:53

来源:

   越牛新闻推出绍兴首档原创夜读专栏《夜读》。所有文章由越牛新闻记者和越牛特邀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这里有街头巷尾的市井人情,有职场家庭的酸甜苦辣,有平凡人生的非凡瞬间,也有天马行空的小说爽文。今天9点,我们来读《当父母的托举,成为孩子的底气》。

当父母的托举,成为孩子的底气

作者:言烬

   前几天,我窝在沙发上看了一部剧,剧名叫作《苦尽柑来遇见你》,剧中以三代女性的命运为笔,最终汇成了一个关于“托举”的故事。

    先是女主爱纯在母亲的托举下成功逃离了海岛,若干年后,她又为了送女儿金明出国留学,卖掉了家里的房产,从“被托举者”成为了“托举者”。

    这让我想到,前几天,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的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中国选手赵心童在决赛中战胜了威廉姆斯,成为首位获得斯诺克世锦赛冠军的亚洲选手。

    赵心童7岁接触台球后展现出非凡天赋,12岁提出退学专攻台球。他的父母没有因为传统观念否定他,而是选择支持赵心童,让他有底气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中,并取得现在的成绩。

    父母的托举与兜底,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孩子的底气,使他们拥有足够的力量,去直面生活的风雨。

    看完《苦尽柑来遇见你》,也让我理解了生活中的很多拧巴。我的父母都出生于60年代,他们这一代人总有办法牺牲自己。

    母亲对我的托举,藏在每个清晨5点的厨房里,我至记得她站在晨光里的剪影:睡裙下露出冻得发青的脚踝,手指上缠着创可贴,那是前一天刮鱼鳞时不小心弄伤的。

    小的时候,我总觉得母亲是无所不能的,她会不求回报、事无巨细地为我做很多事。全家的饮食起居、日常琐事,她都能全部包揽下来,干得井井有条。

    长大后才发现,母亲是在自己风华正茂的年纪,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事业和照顾家庭上,独独没有试试爱过自己。

    而父亲对我的托举则显得更为粗犷。他是80年代的大学生,还记得,我小学至初中不会的数学题都是他教的。我和父亲的交流大部分都来自于此,高中之后,我开始住校,他不再教我数学,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就越来越少。

    前段时间,我发现父亲穿得几件毛衣,手肘的位置都有补丁状的图案,我以为这是衣服的款式,还调侃他,“爸,你怎么买得都这个样式的衣服。”

    母亲替他解释道:不知道怎么的,他每件衣服穿久了,这个位置都破了,丢了可惜,打个补丁可以继续穿。我才发现,原来并不是衣服的款式如此,是他们为了让衣服能多穿几年修补的。

    我重新打量起了父亲母亲。父亲现在用的手机,还是几年前我用剩下的。我对他说,你这手机卡得不行了吧,也该换了。他却说,反正我也不拍照,能打电话就行。而母亲身上穿着的那件绛紫色开衫,分明是我大学时淘汰的旧衣。

    有时候看到他们这样自我牺牲,我也会觉得生气,我努力工作不就是想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后来我也慢慢明白理解了,他们拼命省钱,也是想让我生活得更好。

    父母倾尽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将最好的都给了下一代,而我们现在何尝不是,也用着同样的方式在试图托举自己的孩子。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陪我,我常常一个人在外婆家的天井里一坐就是一下午。以至于现在,当我在回想童年时,只记得那温柔的风,那沿着屋檐滴落的雨,那夏日的蝉鸣,没有什么难忘的回忆。

    所以现在我一有时间,就想带着孩子出门,去田间认识草木鱼虫,去乡野追鸡赶鸭,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我喜欢听他每一声雀跃的笑声,在大地的脉搏上踏出小小的、鲜活的回响。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

    记忆中的一刻,夕阳正掠过儿子沾着草屑的发梢,远处传来归鸟的啼叫。我们三代人的影子在阡陌上叠成一道长长的阶梯,最前面那个蹦跳的小身影,正把狗尾巴草编成的戒指举向天空。

    一代人都在为下一代松土,如同野草从岩石裂缝中挣出一寸绿意。托举的本质,或许亦如海浪:前浪撞击在礁石上,只为让后浪跃得更高。而每个曾被托举过的我们,也终将在某个时刻理解父母曾经所做的一切。

    你是否也曾被托举过,或托举过他人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