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2025年年轻干部培训班学员围绕“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主题,深入绍兴水木湾区科学园、鉴水科技城等地开展调研活动。
干部队伍有什么样的作为,取决于有什么样的能力。眼下,全市各地科创园区、开发平台、重点企业已成为干部提升履职能力的实训课堂。
近年来,我市紧盯事业所需、岗位所需、干部所需,加强多领域统筹、多元化供给、多渠道锻炼,构建起分层分类、系统立体的履职能力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干部推进现代化建设能力。
“5天的专题培训有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区域协同发展等课程,还有在广汽、华为等代表性企业的现场教学,知识密度很高。”4月14日至18日,市“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践专题研讨班赴广州、佛山、东莞等地开展学习培训,学员们纷纷表示拓宽了思路视野、更新了思想观念,“十分‘解渴’”。
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我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培训提质增效。按照单位工作核心职能,细分综合、经济、城建、民生、执法、国企等领域,我市统筹考虑班次设置、教学模式、人员选调等,建立教育培训“需求调研—课程定制—成果转化”闭环机制,推动训前带着目的来、训中带着问题学、训后带着经验回。
“今年计划举办全面深化改革、低空经济、对外开放、文商旅融合等各类专题研讨班19个,力争实现5年内市直部门重点领域系统化专题培训全覆盖。”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说。
另外,针对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年轻干部等培训群体特点,我市差异化设置教育培训模式和课程,采用业务负责人“研究式培训”、年轻干部“长班短训”“融合比学”等方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我市还突出实战实效,坚持“干而论道”,健全“干中学、学中干”能力提升机制。提出跨界融合、翻转课堂、融合比学、模拟实训、现场教学、专业小组等专业能力实训“十法”;深化实践锻炼模式,组建运行“青年学习社”,让相近专业领域的干部定期交流互鉴、联合开展咨政研究、联动解决重点项目问题。去年以来,先后组织600余名干部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对标学习,选派100余名干部下沉重点项目、基层工作一线开展驻点锻炼,全力保障全市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