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发展人工智能要做好产业与技术的协同发展

2025-05-19 10:30

来源:

人工智能自20世纪诞生以来,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与沉淀,已从最初只能执行基本计算指令的阶段,进化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阶段,也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早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各行各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生产力整体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大国科技博弈的核心领域之一。面对部分国家的技术封锁和闭源策略,自立自强是打破核心技术垄断的关键。如果说坚持自立自强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根基,那么坚持应用导向则是将市场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的桥梁,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一方面,技术的成熟会促进产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又将反过来刺激新技术的研发。这种良性循环将推动人工智能不断向前发展,也将给社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实现产业与技术的协同发展,在人工智能领域显得至关重要。

令人欣喜的是,这两年我国涌现了一批开源大模型,比如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大量中小企业基于开源模型进行应用开发,开发出丰富多样的人工智能应用,促进了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从整体上来看,虽然我们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与欧美国家仍存在一些差距,但是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上,我们正在不断前进,这背后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我认为,实现这二者的深度融合,核心在于构建起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具体而言,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企业要做好技术研发工作。作为市场主体,企业要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中国大模型的密集开源,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了波澜,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机。一些头部企业应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聚焦于模型能力的强化,致力于研发更强大、更通用的基础模型。而中小企业则应基于开源模型,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专注于开发细分场景应用,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二是企业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研究型创新。我们关注到,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头部科技型企业,比如英伟达、谷歌等,都与科研机构进行着密切合作。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保持与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也有利于破解“供需错位”的难题。当前,我国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院所,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院所的紧密合作,构建起资源共享、人才共用的良性协作机制。

三是大企业要加强与创新型中小企业合作,打造协同创新机制。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可以围绕资本、技术、产业、信息等要素进行互动、互通、融合,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或共享生态圈,以实现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拥有资源、管理等优势,具备较强的产业链整合能力,通过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共享能力,以技术、要素赋能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要在新的产业形态下实现技术突破,创新成果通过创新链、供应链回流大企业。尤其是在创新方面,大企业可以搭建专业孵化器或开放式技术创新平台,中小企业可以就具体应用进行创新开发,同时向大企业进行成果输送,共同推进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据《浙江日报》 作者为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

作者:漆 远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