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温州科技创新的主引擎,龙湾新区以高能级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正加速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生态链。目前全区已集聚18家高能级科创平台,包括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市级机构,数量均居温州首位。这些高能级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塔尖重器”,共同构建起覆盖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科创带产创”孵化场。
在国科温州研究院5.8万平方米的园区内,55个创新团队正开展前沿技术攻关。该研究院全职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40余人的研发阵容,推动50余项成果落地转化,孵化的企业估值突破20亿元。“我们搭建的‘楼上楼下’创新综合体的模式,让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与车间实现‘旋转门’式协同。”研究院党委委员石长灿介绍,该平台已累计获得融资超4亿元,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技术策源地。
毗邻的瓯江实验室聚焦眼脑健康领域,组建了52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其中8名院士领衔的抗近视药物项目已完成动物实验。与之呼应的“中国眼谷”,依托哈佛大学EyeGPT眼科大模型,通过800万临床数据训练实现90%的眼科疾病筛查准确率,推动远程医疗技术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龙湾创新实践的关键,在于构建“市场导向+平台赋能”的双轮驱动机制。通过梳理无人机等产业链的40余家核心企业需求,联动18个高能级平台开展技术攻坚,在智能感知、低空交通管理等领域形成突破。这种“从产业需求反推科研方向”的模式,使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提升3倍以上。
制度创新为成果转化铺设“高速路”。全国首创的“先股后投”机制,通过2亿元专项资金撬动近1亿元销售额。浙江法拉第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在400万元前期支持下,两年实现技术产业化,验证了该模式的乘数效应。配套的“专家库+揭榜挂帅”体系,推动龙湾新区在国家高新区排名中八连升,连续3年获省科技创新鼎。
如今,龙湾新区已形成“四链融合”创新格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温州全市20%,科技投入连续3年保持财政支出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年翻两番。随着千亿GDP目标的实现,这座产业新城正通过“平台聚智、产业强基、资本赋能”的创新闭环,向着“新质生产力标杆区”加速跃迁。
据“温州湾新区发布”微信公众号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