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秦安县五营镇闫沟村果农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究其原因是闫家沟农业专业合作社运营水平的提升,当地果农们增收的“靠山”变得越来越硬:大家不仅能在家门口务工增收,还能加入合作社,以现金、土地经营权作价或技术作价等方式入股分红。
“我们立足村里的资源禀赋,积极带领闫沟及周边村发展果品产业,为1340户农户4200多亩果园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等服务。”该合作社理事长闫来福说。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出资收益、劳务用工等方式,密切与周边农户的利益联结,已发展成员170个,其中有脱贫户42户,去年共吸纳长期务工人员70人,人均增收达3.19万元,吸纳季节性务工人员193人,人均收入5523元。
闫家沟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果只是甘肃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五有”合作社创建和联结小农户能力提升,甘肃从“五有”标准和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服务提供等重点方向着手,通过政策引导、辅导服务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农业组织形式,大力引导农民合作社发挥示范引领、组织服务等功能,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好特色优势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乃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施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甘肃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发展,着力完善基础制度、加强能力建设、深化对接服务、健全指导体系,推动合作社建设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甘肃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导向作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合作社“五有”标准建设。同时,强化宣传培训和服务指导,重点帮助新型农业经营者内强素质、外强能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入村入社为农民合作社提供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合作社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
“我们积极拓宽服务范围,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实现管理规范化,合作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张掖市临泽县耘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晓鹏说。合作社聚焦玉米制种耕种管收等全产业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目前共吸纳8户农机大户共同经营,入社成员达106户,拥有大型农机具60多台(套),服务地域已拓展至临泽周边的甘州、肃南等县区,去年共完成耕地作业面积6.32万亩,实现经营服务总收入300多万元。
(内容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