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祥,25岁;陈月娥,25岁,自愿结婚……”这是一张上世纪70年代的结婚证。和精致的“红本本”不同,这纸婚书上没有照片,只有夫妻二人的姓名、年龄、结婚时间,用圆珠笔整齐誊写,纸张边缘已略微卷起。半个月前,妻子陈月娥离世,这张薄薄的证件成了朱秋祥最珍贵的念想。
1976年1月27日,朱秋祥和陈月娥拿着大队出具的结婚介绍信,在介绍人的陪同下赶往乡政府文书室办理结婚手续。“工作人员问‘是不是自愿结婚’,资料齐全、是自愿的,就可以填写结婚证了。”朱秋祥回忆道,他和妻子同村,两人年纪相仿,十分投缘,便找了介绍人牵线。领证那天,他们还特地去商店买了喜糖,见着人就分。
领证半个月后,两人又办了婚礼。没有找乐队、放鞭炮,酒席办了10桌,每桌十菜一汤。虽然朴素,但相爱的人在一起总是幸福。老两口一起走过了50年,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如今,妻子离开了,朱秋祥和儿子一起生活。“这张结婚证,我会珍藏一辈子,好好地记住她。”他说。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