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良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沈士本、同治四年(1865)进士沈成烈,科名录作“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人”。实际此二人属萧山籍山阴人,只是在绍兴本埠的方志鲜有记述。
一、沈士本
今安昌古镇的“天官第文创园”,其址系原沈士本的宅邸,因其官至吏部郎中,吏部别称“天官”,故有天官第之称。清康熙年间,沈以庠(1621—1696)自萧山芙蕖环迁山阴之安昌。其子沈士本(1650—1721),康熙二十四年进士,授四川屏山(今宜宾市辖县)令。丁父忧。守制期满,起补芦山(今雅安市辖县)令。迁吏部主事,累升郎中。《乾隆萧山县志》卷二十五载沈士本在吏部的业绩有“悉厘剔奸弊,一洗旧染之习”,可见他为官极其正派。
沈士本子沈震世,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孙沈岘,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沈氏科甲、人物传记载见《乾隆萧山县志》,而不载于《嘉庆山阴县志》,其实民国《绍兴县志资料·氏族》已有交代:“此族迁于安昌时,虽在清康熙间,而其学籍仍属萧山,至三十三世名鸿(谱名兆亨)字鸿逵者,以山阴籍应试,为山邑附贡生,是为隶籍山阴之始。”
安昌天官第藏书宏富,建抱遗阁藏之。抗日战争期间,沈氏后裔为躲避战祸迁居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改,留守者看守自盗。后被公安部门立案追查,绍兴县政府派干部前来“天官第”整理图书,雇了六艘大航船运至绍兴鲁迅图书馆。后续之事,《绍兴县志·大事年表》载“1955年10月15日,浙江省图书馆接收绍兴安昌天官第沈家藏书12200册”。
中华书局2017年出版点校本《康熙德清县志》,其底本来自浙江图书馆,整理说明提及:“卷首王弘仁序的‘德清县志序’五字下有‘山阴沈氏抱遗阁藏书’印。”这印证了安昌天官第藏书庋藏于浙江图书馆的事实。
二、沈成烈
柯岩风景区有一底围4米、高30余米奇石,上镌隶书“云骨”二大字,右勒行楷小字题记:“太初孕,赤乌辟,削峻铲阜磐石竭。不受秦鞭,足当米笏。蜷嵼指翠微,烟煴覆原隰。毋论山之精,气之核,吾直字之以‘云骨’。光绪二年瘦生铭啸梅书。”“瘦生”指的是沈孳梅,其字瘦生,柯山下人。啸梅是沈成烈的号。沈定庵先生(1927—2023)在其著《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赞誉“清末一代小楷高手沈成烈”。中华书局2005年版《绍兴摩崖碑版集成》谓沈成烈“清山阴(一作萧山)人”。其实他是萧山籍山阴人。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沈惟善(1746—1825)由萧山庄里沈迁居山阴县湖鼎村,第四子世仁。沈世仁有二子,长子成枚为咸丰元年(1851)举人,次子即沈成烈。沈成烈(1828—1885)同治四年中进士后,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兵部车驾司主事、军机章京。不久母老告养回籍,被延请为宁波慈湖、绍兴稽山两书院主讲。悠游林下,以书画自娱。湖鼎村处山阴、萧山两县边界,毗邻瓜沥镇。至沈成烈“迁居山阴湖鼎村”已历三世,其户籍、学籍仍在萧山。
沈成烈与晚清文史大家李慈铭(1830—1894)友善,《李慈铭日记》多有记录。同治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李慈铭为沈成烈的母亲八十大寿撰寿联:“西清种桃以奉寿母;东阳分叶遂为庆门。”十月二十三日,“上午诣湖鼎村沈氏拜寿,由柯桥北行,溯瓜渚湖,出安昌镇,至时已下午矣。晤啸梅庶常及其兄孝廉成枚。曛暮回舟,夜半入城,犒船夫钱八百文。”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