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诗进行时。
学生的七彩诗歌。
近日,嵊州市剡城中学掀起“诗歌热潮”,一群“少年诗人”崭露头角。在学校心理课开展的特别活动中,学生们化身生活的观察者,通过筛选、拼贴身边文字,创作出一首首充满灵性的诗歌。策划活动的心理老师沈楚涵表示:“学生们积极性高涨,许多人在课堂上就完成了创作,更有人借此发现了观察生活的全新视角。”
诗意课堂:
开启心灵新维度
“不少同学觉得诗歌离自己很遥远,所以我想通过活动让大家近距离感受诗歌的魅力。”沈楚涵介绍,为了让学生轻松参与,她提前做足准备:备好胶水、剪刀、卡纸等工具,精心挑选现代文与诗歌片段并打印成纸,为每位学生提供两份“创作素材库”。
在学生们的奇思妙想中,平凡文字被赋予情感与温度。有人用诗句倾诉爱:“我爱你/如繁花簇簇拥抱星辰大海……以爱之名/让美好降临春天”;有人热情歌颂生命:“新生昆虫的振翅/布谷鸟的啼鸣/共同谱写生命的乐章”。
“最初我设定的主题是‘光’,但后来允许学生自拟主题,因为每个孩子的经历与思考都是独一无二的。”沈楚涵笑着说,“看到有人在诗歌中加入插画或手绘画作,我特别高兴,这是他们主动展现精神世界的证明。”
文字共鸣:
在创作中遇见新自我
801班的陈孙毅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身兼校学生会副主席的他,在学业与学生会工作的双重压力下,通过拼贴诗找到了心灵的出口:“心理课活动帮我打开了新视角。这次我拿到的文字素材里,既有代表绝望的片段,也有象征希望的语句,创作过程就像一场情感的‘蜕变’,让我真切感受到文字世界的奇妙——换个角度,就能看见不同的风景。”
除了情感体验,陈孙毅还在活动中收获了别样的同学情谊:“借字、换字的互动,让我和同学们在学习之外,有了更细腻的情感联结。”平时偏爱数学与逻辑的他,也从诗歌中品出了感性之美:“现在我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更立体了。”
自然启蒙:
从五感探索到心灵成长
沈楚涵透露,拼贴诗活动的灵感源于去年秋天与今年春天开展的“五感寻宝记”:“我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用感官捕捉自然之美。春天时,他们会寻找‘春风吹过的痕迹’‘散发香气的事物’,结果可以是实物、绘画或文字描述,但前提是不伤害动植物。”
活动中,学生们的发现充满童趣:有人抱回与头同大的叶片,有人拎来奇特的木棍,还有人找到藏在角落的动物巢穴。“这两个活动本质相通,都是让学生用纯粹的眼光拆解生活元素,在重组与思考中感悟美好。”沈楚涵说。
分管心理健康的副校长施雪元表示,这类活动对学生心理成长意义显著:“初二学生处于学业爬坡期,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让他们在诗歌创作与自然探索中回归内心,能有效舒缓压力,这对学习与成长都是正向助力。”
(照片由学校提供)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记者 裘子迈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