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新昌县镜岭,有一条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道——安山古道。它南起前殿岭脚,经小泉溪村,至安山村,一路青石台阶和山间小路交替,总长5公里左右。明清时期,安山古道是新昌通往周边地区的必经之路。
因镜岭水库的启动,沿溪而行的部分古道将在几年后沉入水下,1.2万村民将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用故土换一方安宁。
近期,库区建设进度条加速,沿线的小泉溪村开始腾空房屋。「越牛FUN肆局」团队重走安山古道,用画面与文字记录下村民与故土的告别时刻。
(点击上方视频观看)
小泉溪村沿溪水错落而建,颇有世外桃园的宁静感。清澈溪水也滋养出了漫山遍野的茶园——这里还是大名鼎鼎的大佛龙井发源地,祖祖辈辈的村民都靠采茶与制茶为生。
刚进入小泉溪村,我们就听到了阵阵轰鸣声,两台挖掘机正挥舞着机械臂,对腾空的房屋进行拆除作业。
在只剩框架的一处老屋前,我们遇到了59岁的黄阿姨,她专门让家人开车送自己过来,看老屋最后一眼。“楼下是灶台,我们一家都住在楼上,儿子也在这出生长大。”望着空荡荡的空间,黄阿姨的眼里满是回忆,“现在儿子工作了,我和老头子搬去新昌县城里住了。”
黄阿姨拾的柴火还在后院,她一捆一捆搬到门口,想拿一些回新家,“条件肯定是城里好,只是在这住了大半辈子了,总归有点舍不得。”
在茶园,我们遇到了另一位周阿姨,她戴着遮阳帽正俯身摘着嫩芽,“人都走了,这些叶子不摘可惜了。”3月底,周阿姨一家搬离了村子,“造水库肯定是对老百姓好的,我们一家很支持。只是我现在天天在家看电视,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周阿姨把我们带到了她家的老屋,房子是传统的木结构,风格古朴典雅,“我太公就住在这里,之前肯定还有老祖宗住过,我孙子也在这儿生活过,算下来得住了好几辈人了。”
周阿姨给我们看老屋以前的样子
门口的村口公交站牌已撤,老屋里的日历停留在了2025年3月31日——这是小泉溪村村民搬离的最后期限。
墙上的挂钟仍在滴答作响,但村里的时光已经停了。
3月31日搬离老宅时,周阿姨家人与老屋的合影
村里还有个“钉子户”——“小泉溪烟酒”的老板王宣尧。村民都搬走了,王宣尧还是不愿离开,白天来店里坐一天,晚上去镇上的新家,货架上还摆放着泡面、饮料等商品,出售给来徒步的游客。
这天,王宣尧亲手摘下了招牌,“已经找好地儿了,新店还叫这个名。”他拍了拍招牌上的灰,“还能用,我就带走了。小泉溪没了,我的小泉溪烟酒在。”
村子久违地又热闹了一下,王宣尧站在店门口,时不时跟回来的村民打着招呼,“我们这个村大部分都姓王,都沾亲带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们,从此刻开始,要真正各奔东西了。
“老年人都说着不来,但今天还是回来了,小孩子很多长大了就离开村去城里读书、上班,没我们对村子的感情深。”王宣尧站在店旁边的一棵枇杷树下,枝头果实已染熟黄,却无人采摘,他摘了一袋子枇杷塞到我们手里。
枇杷金黄的果肉裹着阳光的甜,核却泛着离别的涩,恰似这场迁徙的滋味——故土难离,却终要向更辽阔的江河而去。
小泉溪村航拍图
我们拍下村民与老宅的最后合影
用动画回到过去,让褪色的时光重新生长
致敬所有把家变成港湾的镜岭人
↓↓↓
走出小泉溪村,我们沿着安山古道继续前行。徒步途中,一路青石台阶与山间小路交替延伸,独特的丹霞地貌和高山峡谷形成优美的山水自然景致,飞瀑、溪流、古桥、茶园、人家......每一处景色都让人赏心悦目。飞龙瀑布下,金锁桥边,孩童嬉戏玩水的笑声和相机的快门声交织在一起。
“我是第二次来这里,估计也是最后一次了。”来自上海的徒步团成员正在阅读金锁桥边的注释,随后拿起相机,用头记录这将要消失的风景。“水库是惠民工程,等蓄水后,肯定又会有新的风景。”
在古道尽头,是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古村落——安山村。今年3月1日,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安山古道临时关闭的通知,并在安山村古道的入口竖立了告示牌。我们了解到,由于水库建设,这里随时有可能封道。
外地游客来打卡即将“绝版”的安山古道
水漫青山后,这条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古道将永远沉入水底。位于最高处的安山村和观景平台则会留在岸上,成为新故事的见证者。 而镜岭的故事,也将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书写。
此去经年,每一滴流往城市的水,都带着故土的体温。
撰稿 | 微粒
出镜 | 姜饼人
摄像&剪辑 | 沨沨
摄影| 叫我道道
编辑| 李李
美编 | 粥粥
友情鸣谢·叫我道道
「越牛FUN肆局」是由四位越牛小编晨晨、小闪、姜饼人、小雨组成的团队,致力于找出绍兴这座城市最FUN的角落、打卡最FUN的体验、挖掘最FUN的故事。如果你也有好地方、好故事想要推荐,可以点击话题#绍兴最FUN的角落爆料,一经采用,我们将送出礼物。
作者: 编辑: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