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博物馆“越国”展厅入口处,我——青铜甗,静静伫立在一个硕大的独立展柜之中。受地域文化与矿产资源等因素影响,越地所产的青铜器大多造型轻巧、风格秀气,与中原地区那些硕大厚重的青铜器形成鲜明对比。而我作为越地鲜有的大型青铜器,每当有游客驻足于我面前时,都会忍不住惊叹:在这温婉的江南之地,竟能见到如此体积宏大的青铜器!
我通高57.2厘米,最大宽度47厘米。我的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称为“甑”,高30.3厘米,口径39.3厘米,底径17.2厘米;下半部分称为“鬲”,高28.6厘米,口径19.2厘米,腹径26.4厘米。甑为敞口,两侧有一对方环耳立于沿口,耳端外撇;甑腹呈长弧线,腹壁环绕着两道凸棱,将甑腹分为三段,中段饰宽体勾连蟠螭纹,上、下两段饰三角形填云雷纹。鬲口略外撇,并设有一小流口,短颈内正好套接甑底,溜肩弧腹,肩两侧立方耳,底部有三条粗壮的圆柱足。甗有连体式和分体式两种,而我的上甑下鬲可以分脱,所以是一个分体式甗。
大家光看我的外形,能猜出我的用途吗?我呀,是古代的蒸锅。上半部分的甑用来盛放待蒸的食物。为了让蒸汽顺利通过甑,它的底部设有20条长方形箅孔。而且,甑内还有一扇配套的活动隔板,能把甑分隔成两半,这样就能同时蒸煮不同的食物;下半部分鬲,主要用来煮水,为蒸煮过程提供必要的水分。别看我底部的三条粗壮圆柱足看着不算长,但提供给鬲的下部分一定的空间,可以在足间烧火加热鬲里的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