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越城区医疗器械专班获悉,由克隆猪研究团队开发的金佩奇生物材料项目,已与越城区签订落地意向书,计划落地于人民东路的浙江磐谷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初步拟定投资额为2000万元左右。这标志着,越城区医疗器械产业将迎来又一颗“新星”。
据悉,该项目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猪的基因进行精准改造,让猪的组织器官能够适配人体医疗需求。该项目团队早在2002年便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基因敲除克隆猪,攻克了异种移植中超急性排斥反应这一重大难题。此后,该团队对克隆猪进行了多次迭代升级。此次金佩奇生物材料项目所使用的TKO克隆猪与初代仅敲除一个基因的克隆猪相比,已实现重大突破,成功敲除了三个会引起免疫反应的基因。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一旦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有望为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新的途径。
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临床使用的骨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人骨制成的同种异体骨,另一种是由普通牛、猪的骨头经过超高温煅烧制成的异种骨。这两种骨材料都存在一定弊端,由于同种异体骨由多人骨骼混合而成,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免疫排异反应,而且其价格相对较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高温煅烧制成的异种骨,在加工过程中,骨头内的有效成分会被高温破坏,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相比之下,由TKO克隆猪制成的骨材料得益于基因编辑技术,安全性更高,实验数据还表明,它在骨长入效果方面优于传统的人体同种异体骨。
“与越城区签订落户意向书,一方面是因为越城拥有优越的医疗器械产业环境,这为我们建设符合标准的GMP防尘车间、实验室等提供了理想条件。另一方面,越城的人才政策颇具吸引力。”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除了骨头可制成骨材料外,TKO克隆猪身上的多种器官都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例如,其皮肤能够被加工成美容胶原针,应用于医美领域;韧带、软骨、眼角膜、心脏瓣膜等器官也具备移植到人体的潜力。据预估,一头体重达300斤的克隆猪,其产值可达亿万级别。
作为越城区“131”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产业在越城有着深厚的根基。早在1994年,振德、福清等企业便锚定医用敷料和一次性耗材细分领域持续深耕,经过多年发展,逐步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头羊”。此后,嘉佑、达美等一批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断拓展产业赛道、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巩固了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如今,越城区医疗器械产业全口径产值已突破200亿元大关,在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工业产值等关键指标上,更是稳居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越城区已成功引进7个医疗器械项目,正朝着“长三角医疗器械创新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