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小伙的不受限人生:从学霸到颓废逃课,又重新雄起

2025-05-14 18:18

来源:

最近,我联系到了老朋友宋骅昕。还记得十几年前,他作为邻家学霸哥哥,经常摸着我的头,鼓励我好好读书。之后,他考上复旦大学,去美国和日本留学,成为了优秀的统计师。然而去深入了解他的内心时,却发现外人看来似乎一帆风顺的人生,一路满是挣扎与重生的过程。

天骄少年:颓废后重启人生

五月的日本,春樱已谢,初夏微醺,街边开起了蓬勃的紫藤花。我和还在公司的宋骅昕开启了跨国通话,他的公司坐落在霓虹绚烂的东京原宿,他每天要坐50分钟的地铁回到东京上野的出租屋内。

“现在的生活很规律、安心,读了那么久的书终于找到了人生方向。当然也很想念家乡,最终肯定会回国的。”宋骅昕告诉我。1995年出生的宋骅昕,虽然从小在上海读书,但逢年过节仍会回到绍兴,故乡总能带给他安慰与温暖。

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初中时就在数理期刊上发表论文,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进入复旦附中竞赛班。然而一山更比一山高,挫折开始不断袭来,班里一共45人,他只能排到25名左右,于是渐渐开始摸鱼,对读书失去兴趣,最终卡着分数线考上了复旦大学。

“进入复旦,意识到‘清北’和‘非清北’的差距、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差距,当时甚至感觉很自卑。慢慢地,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没啥天赋,也并不自律,是个平庸的小孩。”宋骅昕坦诚地告诉我,自己在复旦,曾一度逃课摸鱼迷茫度日,从天之骄子到成绩“吊车尾”,甚至和朋友去网吧打游戏,从深夜打到凌晨,看天慢慢亮起来,沉浸于自我麻醉。

然而在丧气的另一方面,他也用4年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热爱所在。“数学很有趣,有一种迷人的魅力,还能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鼓励学习者去更深入思考。”他入选了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拔尖人才计划,从自然科学实验班转专业到数学系的统计学专业,还获得了大学生物理竞赛和数学竞赛的一等奖。

随后,他产生了要出去看一看的强烈冲动。2018年6月,他前往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读研究生,进一步学习统计学,这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他破除曾经怯懦的保护壳,变得敢于开口,内心也逐渐与自己和解,不再焦灼。在异国他乡,他学会了独立自主,学着做香喷喷的麻婆豆腐、海鲜饭,自己处理好学习与生活中的一切事务。

2021年3月,他又拿到了东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中间受到疫情的影响,2022年6月才来到日本。“一开始是读博士的,但最后因为时间紧迫没有完成学业,所以选择拿了统计信息学方向的硕士学位,也不错。”宋骅昕说,当时他没有选择“逼自己”一把,他逐渐开始明白名校、成绩并不是那么重要,而是在其中享受对学习最单纯的热爱,将自己的内心塑造得更加坚强且自如。

“医学侦探”:用数据还原事物的真相

进行日常的统计分析工作,常需要“多屏”查看数据

作为一名整天与数据统计打交道的统计师,宋骅昕眼中的人工智能并不如大众眼里那么高深莫测:“那些人们所期待的‘人工智能’,简单来说,其实原理仍是接收数据、反馈数据,所以AI目前来说仍是一种工具,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它们。”

2023年,毕业后的宋骅昕进入日本一家研发新型血糖仪的科技初创公司。常用的家用血糖仪需要刺破手指检测,比较麻烦,公司希望打造一款不用破皮,直接利用红外线激光射入皮肤后反射数据的仪器,而他需要探究采集到的光谱数据与血糖浓度之间的关系,与AI分析很密切。

“其实原理是不难的,医院的一些大型设备已能做到。但老板很着急一直催进度,我必须要确保数据完全没问题。那时总是和老板唱反调,最终被辞退了。”宋骅昕笑了笑。

今年1月,他又进入到了一家药企工作。他的工作是将新开发的药物,根据临床试验的人体指标数据,检验分析药物有效性和毒性。每期临床试验往往长达半年以上,需要长期跟踪,更需要精确度。癌症药、过敏药等各类新药研制上市的背后,有像宋骅昕这样大量统计师的辛苦付出。

“药品要多有效才算有效,分析哪些指标、作用在多个靶点,多个指标变动,如何选择组合目标,背后是千万条生命,是无数患者的希望,不容有任何差错。”他犹如一位侦探,寻找到蛛丝马迹的证据,用强大的逻辑还原事物的本质真相。

由于进入到的两家公司都是医药健康类,我好奇他是否是特意选择的。“其实是无意间进入这个领域,我们专业有去处理千万条数据的、有去金融业拿百万年薪的,而我是生物统计师,每次只深度处理百条数据,但这份工作对社会很有意义。未来回国,我也希望为中国的健康产业发展出一份力。”他回答。

挑战极限:想过不被限制的人生

在文质彬彬的理工男背后,宋骅昕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热血青年。从高中起,他就爱踢足球,享受赛场上的任何角色。他是挥汗如雨、激情澎湃的球员,在绿茵场上疯狂奔跑,只为了射中球门;他考出了足球裁判员证,成为了赛场上的“法官”;他还跑到世界各地看球,为喜欢的球队呐喊。

在美国读书时,学校四周有许多巍峨的高山,风景优美。于是他爱上了徒步,那是一项门槛很低的运动,“只要参与就会变强”,他的脚底变得更耐磨,一颗颗血泡的痊愈见证着他开拓一个个地图板块。

两周前,他刚刚花了5天走了100多公里,完成了日本熊野古道徒步环岛线路。他穿越奈良、大阪等四地,通往熊野三山。参天大树、静谧的古寺,在层层叠叠的绿意涌动中,光线穿过树叶轻轻摇曳,虚实交融之间,他不停地往前走,挑战身体疲惫的极限,内心却越来越松弛。

近年来,他还爱上了高山滑雪,从数百米高的高山上呼啸而下,仿佛有了可以凌空的本领,他在征服脚下的每一座山脉,与工作中的冷静执着不同,不停释放着内心最汹涌的活力。

完成新的徒步线路,登上日本富士山

“你是否有座右铭或者一直支撑你坚持下来的一句话?”最后,我习惯性地问。“没有,我不希望被限制,激励也是一种限制。”他的回答出人意料。同时,又让我想起一个47岁获诺贝尔奖的物理怪才费曼,他曾说:“我没有义务去成全别人对我的期望,我不必因为他们认为我能做得好就非得做很好,我过去没有干成惊天动地的事情,以后也不会做成什么大事,但我向来喜欢物理和数学,因为我曾经和它们愉快玩耍。”他们冥冥之中如此相似,当内心不被外界的评判左右,不追求“成功”,才能实现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打破优绩主义的桎梏,此时的耀眼光芒不再依赖于那些外在光环,而是作为个体本身,闪闪发光。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找寻自我的过程,会迷茫,会失落,会跌倒又一次次爬起,不存在任何正确答案,只求能自由地乘风飞翔。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文其 编辑:尉立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