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位于上虞区曹娥江畔的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盛大开街,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该项目以“江南第一庙”曹娥庙为核心,以“一里三街十三弄”的空间布局,将上虞传承1800多年的孝德文化与现代文旅体验进行融合。
再现“九井十三弄、十桥水纵横”盛景
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东濒曹娥江、西屏凤凰山,抬眼龙山在望。漫步在蜿蜒的街巷,古今交融,处处散发着历史文化的魅力。街区再现了曹娥老街“九井十三弄、十桥水纵横”繁华盛景。
那么,“九井十三弄”中的“十三弄”指的是哪十三条弄堂?
进入街区,首先见到的是草灰弄。早先民间大多以稻草秸秆为燃料,草木灰是农村十分常用的农家肥,有人逐户收购,集中销售。草灰弄就是草灰买卖的主要场所。
徐家弄,因附近有徐家台门而得名。名字虽俚俗而直观,却亲切而自然。那朴实的名字背后,似乎蕴藏着一份浓郁的街坊亲情和乡土韵致。
称心庵弄,因弄内原有称心庵而得名。庵庙虽已不存,但称心之愿,却仍是民众的美好追求和真诚祝愿。称心庵弄这个地名因此代代相传。
缸甏是旧时百姓居家生活的必备用品。缸甏体积大、易破碎,故多用船载以运售。曹娥得水运之便,乃商品汇集之埠,河道边缸甏船攒集,河岸上缸甏摊林立,故有缸甏弄。缸甏弄饱含着老曹娥的记忆,形态各异、功用不同的缸甏,不仅收储了酒水粮油,容纳了人间百味,也承载了老曹娥的生活气息和繁荣景象。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火是开门七件事之首。曹娥老街是水运码头,有许多柴船到此转运分销,运柴船靠岸的埠头附近弄堂,便叫做柴船弄。
庙弄因位于曹娥庙旁而得名。神圣庄严的庙宇,敬肃虔诚的香客,让这条平常的弄堂,充满了孝德文化的意蕴。徜徉于庙弄之中,栩栩如生的曹娥庙会浮雕,让整个庙会场景穿越历史的时空,凝固中华孝德的光辉瞬间,立体呈现在大众眼前。
上虞多产毛竹,运竹多以竹排,抬竹上岸,须循弄直行,抬竹弄由此得名。
曹娥老街凤凰山脚有赵婆井,汇集七路泉水而成。据传明嘉靖年间工部尚书慈溪人赵文华之母极爱此处之水,此井乃称为赵婆井。井弄因而得名。赵婆井今存于曹和院小区中,井栏筑砌一新,井水甘冽如故,是孝德、乡愁的寄托,更是饮水思源的礼赞。
凤岗弄因邻近凤凰山而得名。曹娥老街十三弄中,凤岗弄是一个非常文雅的名称。
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木柴是人们日常主要的生活资料。曹娥商埠有许多木柴行,主要负责木柴的转运分销。挑柴弄之称应运而生。
拖船过坝,是曹娥坝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一项功能。在萧甬运河与曹娥江的交错节点上,每天有无数的船只在这里排队,等候翻坝过江。拖船弄的地位由此可见。
吴家门弄,因附近原有吴家台门得名。吴家门弄是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老曹娥的市井百态,吴家台门的高敞门头,埠头攒集的各种船只,千种的行业、万般的行人、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包容凝聚。
司弄因是巡检司衙门所在处而命名。巡检司即曹江巡检司,唐、宋时为曹娥寨,明嘉靖四年与东关驿同时移至曹娥庙南面,即顶坝底司弄,是管理曹娥地方治安及江防的政府军事派出机构,曹江巡检司的设立,是曹娥规范化管理的标志。司弄的地名,体现了国家权威的延伸,透露出曹娥历史的庄严气象,让这个地方带有一点官方的气息,显示曹娥这个古老商埠区别于民间野渡的地位。
打造“孝德传承地,江南不夜城”
作为浙江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分布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娥庙、世界文化遗产浙东运河,还有魁星阁、接官亭、汤公祠、关帝殿、巡检司、碑亭等记录在地历史的重要载体。
汤公祠,位于庙北直街,近柴船弄北。祠阔三间,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原祠内祭祀明代嘉靖间绍兴郡守汤绍恩,附祭清乾隆间会稽县令彭元玮等绍兴治水功臣,宣扬上虞悠久的治水文化和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
魁星阁位于凤岗弄西侧,是一座木石结构廊桥,魁星阁原址位于赵婆井弄口,为六角亭,一直是老曹娥当地文脉兴盛的标志。此处魁星阁的精神信仰与廊桥的美学相结合,展现老曹娥当地文艺共举的特色。
接官亭,位于司弄北侧,萧曹运河南岸,原为三间八柱石亭,是古代上虞县官员专门迎接上级官员之处,也是会稽东关驿站迎接往来官员之亭,接官亭是老曹娥码头文化和交通重要性的又一展现。
关帝殿即祭祀武财神关公之所,为曹娥乡人共建。旧时关帝殿前有界碑,东面为上虞,西面为会稽,是绍兴重要的历史文化见证,关帝殿所承载的信仰和文化价值从未消逝,反而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显得深沉和珍贵。
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还毗邻上虞博物馆、中华孝德园、大舜庙、中鑫艺术博物馆……上虞的历史文脉在这片土地绵延不绝,熠熠生辉。
上虞区历时三年,精心修复保护历史建筑和新建场景,曹娥庙、汤公祠、13条老弄堂在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得到完整呈现,江南古城的千年文脉触手可及。为把街区打造成“孝德传承地,江南不夜城”,曹娥里·十三弄围绕“孝”和“家”两大主题,布局在地闪光区、文化高光区、温情时光区、闲适风光区四大特色主题组团,做好传承创新、多元融合、主客共享等文章,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从文化度假到市井生活、从精致生活到滨水休闲的不同游览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街区还定制行浸式演绎项目《灯绘曹娥》,围绕“一轴传承千年的越地画卷”的在地文化,将虞舜德化四方的贤明之资、谢安从容决胜的儒将风采、王羲之笔走龙蛇的旷世才华、曹娥孝感天地的至纯至孝,以及梁祝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串联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旅故事,再运用声光电特效、纱幕投影、雾森系统等光影创新技术,让人有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感觉。
“目前,街区已集聚城市首店、非遗体验店、手作工坊、文化书店、剧场、特色小吃店等众多商铺和场所。”上虞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地域文化根植一街一巷、一砖一瓦,集聚餐饮零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多元化年轻化业态,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夜间经济集聚区。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