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地区是水乡泽国,不像中原那样一马平川,很难凭马车和戈矛长驱直入,东南的丛林和沼泽环境更适宜短兵相接,于是选择了剑这种便于携带和格斗的武器。
越国铸剑的历史大约从允常时期开始,到勾践时期铸剑技术在各国处于领先水平。
一是形制改进、功能提升。剑身前半部分近剑锋段两侧作弧曲,有利于连续刺杀,还有一种在剑从上开血槽,这无疑增强了杀伤力。
二是结构改进、质量提升。青铜剑最大问题是坚韧和锋利不能兼备,因此打仗的国王一般要备数十把剑。越国工匠发明了复合剑,即剑身的中脊与从刃采用不同金属配比,分两次合范浇铸,这需要很高的冶炼铸造技术,但能弥补青铜剑的一些缺陷并增加剑的长度。
三是装饰工艺改进、审美提升。越国工匠在一部分剑的剑身上制作了菱格纹、曲波纹、雨雪纹之类的精美纹饰,还在剑格上镶嵌绿松石、琉璃等,剑首底部铸饰圈壁薄如纸张的密集同心圆,特别是将越国崇尚的鸟虫书,通过错金、错银或双勾镶嵌工艺装饰在越剑上,这是最早赋予文字艺术化的一种创新。
越国人能把冷酷的兵器做成高颜值的艺术品,不仅是一种审美境界,更是越国工匠精神的彰显。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