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5日“越风有喜——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婚礼”项目在柯桥区柯岩街道叶家堰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启动以来,绍兴各地的年轻人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不比阔气比公益,不讲排场讲文明”的文明新风层出不穷,为新时代婚俗文化写下温暖注脚。
文明婚礼爱心捐款暖人心
4月30日,诸暨市一对新人边某、郝某搭乘爱情巴士驶向同山镇唐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古色古香的台门内,一场简约又不失庄重、传统而又融入新风的文明婚礼,在亲友的见证下开始。这是诸暨首对参加“越风有喜・诸事暨成——我在文明实践中心办婚礼”的新人,用爱情巴士、公益主持、金牌乡厨等形式探索文明婚俗新风尚。婚礼上,新人给村关爱基金捐款3000元,分享新婚的喜悦。
近年来,诸暨市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乐捐公益蔚然成风,受到百姓的广泛赞誉。多地多对新人积极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选择以简约而温馨的方式举办婚礼,并将节约下来的部分资金捐献给村里的关爱基金,部分用于定向助力爱心食堂建设,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添砖加瓦。诸暨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一场场婚礼不仅是爱情的盛宴,更是一次次爱心的传递,赋予婚礼更美好、深远的意义,也为慈善事业、良好风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嵊州市谷来镇联谊村的《联谊村红白喜事参照标准》中规定:红事酒席每桌实行18菜1汤菜单标准,费用不超过800元,酒桌上摆放的香烟不超过2包,每包不超过50元,不发“日头烟”,酒和饮料合计不超过150元。该村6位党员带头将省下来的婚事、喜事酒席钱捐给村里的“共富基金”,用于老年食堂给老人提供免费用餐。嵊州市通过“群众自发+党员带头+制度约束”三维发力,既破解陈规陋习、减轻群众负担,又推动节约资金反哺民生,实现文明新风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新昌县积极探索慈善发展新模式,与婚恋相融合,推出“慈善+婚恋”活动,设立“相亲相爱”婚恋公益基金,通过新婚夫妻登记“打卡”自愿捐赠、挂许愿条的形式,增添“领证仪式感”,为新婚夫妻播下慈善的种子。
“越风有喜”婚礼仪式感拉满
随着“越风有喜——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婚礼”项目的启动,越城区文明办立足越城特色,挖掘运河文化内涵,目前已打造“陆游的乡村世界”主题婚礼、坡塘云松茶园婚礼、黄酒小镇宋韵水上婚礼三大特色婚庆场景。
“4月10日,一场以‘陆游的乡村世界’为主题、极具越地风情的特色婚礼在越城区皋埠街道坝头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社会反响非常热烈。”越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5月,又有一对新人在坝头山村预订喜宴,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抓紧进行婚礼场景提档。
与此同时,“五一”期间,阳明故里、黄酒小镇等地推出20余场明制婚礼、宋韵水上婚礼,积极宣传和传承传统婚俗文化,吸引游客20余万人。越城区文明办联动电影《楝树花开》剧组,通过花絮等形式宣推越城婚嫁非遗、场景,联动高校打造“越风有喜”礼仪库,等等。
5月24日,在柯桥区柯岩街道叶家堰居,还将举行一场“越风有喜·醉爱柯桥”文明婚礼。柯桥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柯桥区目前正在打造一套可以复制的新风婚礼操作手册,每场婚礼倡导仪式简化,并植入文明新风元素,婚宴倡导光盘行动。
5月2日,“越风有喜·万事新昌”文明婚俗仪式在新昌县沃洲镇举行。一场“山水为媒、文化为核”的婚礼浪漫上演。据介绍,该项目将重点打造8个县域试点场景,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展示文明婚俗;启用标准化乡厨团队,杜绝餐饮浪费;联动本地企业开发“天姥红”喜酒、竹编婚书、丝绸红盖头等文创产品,推动形成“文明婚俗+产业”;计划推出“诗路婚旅”路线,吸引周边地区的新人来新昌体验,让山水变现为幸福价值。
5月25日,在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以“水竹绘境”为主题的婚礼也将举行,将艺术、绘画等文化元素融入婚礼,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与美感。
上虞区也在积极推进“越风有喜”文明婚礼工作,全面梳理移风易俗相关规章制度。上虞区实施农村家宴中心办酒移风易俗准入制,制定《家宴中心准入制度》《婚事新办》等制度,形成“一村一策”,下发《移风易俗倡议书》,加强宣传倡导,新办简办婚礼2000余场。5月中旬,上虞区将在丁宅乡为快递员举行文明婚礼。
绍兴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宣传引导、活动推动、典型引领,持续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植根乡土、融入生活,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