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老年人渴望在“老有所学”中丰富精神世界,进而实现“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绍兴滨海新区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将老年教育融入群众终身教育体系,精心编织充满活力的教育网络,让银发群体在知识的滋养中绽放别样光彩。
多彩课堂
让银龄学员老有所学
“一、二、三、四……迈步,转身,定点站立。”在孙端街道老年学校表演班上,跟着教师韩国娟的口令,30余名学员身穿各色旗袍,脚踩高跟鞋缓步而来、娉婷而立,将东方女性的婉约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其他教室,悠扬的越剧唱腔婉转回荡,激昂的大合唱振奋人心,欢快的腰鼓声铿锵有力,舒缓的气功动作如行云流水……孙端街道老年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校紧扣滨海新区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特色,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贴合老年人需求的课程,目前开设的合唱、越剧、腰鼓、排舞、表演、书法等9门课程吸引了近200名学员报名参加。
近日,沥海街道老年学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声乐课堂搬到了风景如画的洋泾湖公园。40余名银龄学员置身于碧水蓝天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声乐学习之旅。
此次户外教学作为学校“行走的课堂”品牌活动的重要实践,巧妙融合了“自然+声乐+康养”三重元素。紫藤长廊下,声乐教师张林风以自然为教材,引导学员从鸟鸣风声中感受韵律,提升乐感;湖心岛上,悠扬的旋律在湖面上回荡,学员们将呼吸训练与趣味游戏相结合,在轻松愉悦中掌握歌唱技巧;草坪上,“蒙眼传唱”“节奏运球”等音乐主题游戏轮番上演,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原来唱歌还能这么有趣!在大自然中,连气息都更顺畅了!”学员陶丽娜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感受。这场充满创意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员们收获满满,也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不少人被现场氛围感染,自发加入合唱,形成了全民欢歌的温馨场景。沥海街道老年学校校长沈建梁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行走的课堂”品牌建设,组织学员走进更多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场馆,让学习与生活、自然深度融合。
接轨时代
激发老年教育新活力
今年,沥海街道老年学校吸纳学员建议,新增旗袍与形体、戏曲、中国舞3门课程,共开设书法、葫芦丝、健身气功、茶艺等10个班级,收了240余名学员。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为银发学员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越来越多学员带动身边的朋友加入,导致热门课程名额供不应求。”沈建梁说,为满足学员需求,学校通过增聘兼职教师、更新教学设备、拓展教学点等,不断优化教学资源。
老年人喜欢什么课,就增设什么课。在滨海新区的老年学校里,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传统韵味与现代科技的新潮气息交相辉映。智能手机应用、网上挂号问诊、摄影修图等“年轻化”课程内容,深受老年学员欢迎。
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乐享智慧生活,沥海街道老年学校开设了智能手机应用等紧跟时代步伐的课程。从手机拍摄、“美篇”制作,到音视频剪辑、公交查询,这些课程融合实用性与趣味性,让老年人在学习中感受科技魅力,拥抱全新生活。
各老年学校还积极引导学员学以致用,回馈社会。孙端街道老年学校的师生志愿者们走进小库村、村头村、前双盆村等村庄挥毫泼墨,为村民送上祝福;沥海街道老年学校的学员们来到潭许村等村居,为村民居民带去精彩演出。此外,孙端街道老年学校还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邀请专业人员围绕金融防诈、居家安全、智能手机应用等主题开办公益讲座,惠及更多老年人。
滨海新区社会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未来将持续创新“混合多元、学养结合、智慧助老”的教育模式,让老年教育成为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助力每一位老年人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安享晚年。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朱灵斐 编辑:尉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