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造离地球最近的那些“星”

2025-05-13 23:07

来源:

绍兴,正在太空“更低处”抢占航天航空制高点。

去年7月,由赛思倍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乾坤一号”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次看似常规的发射,承载的使命却非同一般。

作为我国第一颗超低轨道试验卫星,“乾坤一号”的发射应用填补了我国超低轨道技术应用领域的空白:入轨高度500公里,后续在300公里、268.13公里、250公里的轨道高度完成超低轨道长期稳定飞行业务,然后到达200公里以下的轨道。最终,“乾坤一号”的最低轨道高度将接近航天器可以绕地球运行而不会坠落的极限,成为天空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卫星。

“赛思倍斯”是国内首家布局超低轨道空天智能飞行器的航天创业公司,研发中心位于杭州,在诸暨经济开发区落成了空天智能制造基地。“维持卫星在超低轨道上长期稳定运行,客观上存在很高的技术门槛。”“赛思倍斯”创始人、董事长郭世亮告诉记者,

与500公里高度的轨道相比,超低轨道具有观测分辨率高、通信时延低等特点,蕴育重大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可能,成为各航天强国竞争的战略新空间。

“直到今天,在人类航天活动走向遥远深空时,这片离我们最近的空间依然是‘人迹罕至’。”郭世亮说,从300公里起,卫星就进入了所谓的超低轨道。这是一片动力学环境极其复杂的空间:大气密度数千倍增加会让阻力骤增,卫星还易受到地球引力更强烈的“拉扯”而失控,高浓度腐蚀性原子氧还会导致卫星出现材料剥蚀、性能退化等现象。公司研发团队通过大量细致的空间环境数据分析以及构型优化设计,目前已从理论仿真层面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及设计约束。

“相比同类卫星平台,我们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控制能力和更低的搭载费用。”郭世亮说,“乾坤一号”的挑战成功,为“赛思倍斯”打造“乾坤二号”,超越国际先进超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奠定了基础。以此为基础,研发团队将继续优化卫星总体设计,从而实现整星性能的跨越式提升——可实现全色多光谱成像,分辨率优于0.3米,以及高定位精度、高敏捷性、高稳定度的综合性能。

眼下,由“赛思倍斯”技术领衔、首期投资20亿元的超低轨星座计划已经启动,短期目标是在2027年前将首批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并组网,长远目标是构建一个由48颗卫星组成的超低轨道超高分辨率遥感星座,重点支撑“数字中国”和“三维实景中国”战略实施,为国防安全、自然资源管理、应急救灾等十余个重点领域提供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服务。

“超低轨道空间是未来十年航天强国必争的战略资源,我们期待更多突破,助力航天强国建设。”郭世亮信心满满地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