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推动民乐传承创新

2025-05-13 21:19

来源:

每周三傍晚,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的排练厅里总是格外热闹。民乐团的学生们拿着各类民族乐器围坐一圈,从基础的《小星星》练起,到《丝绸之路》《抒情变奏曲》等进阶曲目,教学楼间总有丝竹声飘荡。

“我们成立民乐团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孩子多少曲目、学习多少弹奏技巧,而是想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为他们的人生播下一颗音乐的种子。”“丝竹”民乐团总指导老师兼乐团指挥仲云表示。

目前,“丝竹”民乐团已有成员300余名,包含一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近年来,乐团登上杭州大剧院、香港迪士尼剧院、悉尼歌剧院等舞台,多次在全国、省市区艺术节比赛中获奖。

当前,传承人断代、受众面较窄、创新后劲不足,仍是摆在民乐从业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不少民乐人尝试“从娃娃抓起”,以音乐教育启蒙。“丝竹”民乐团的老师们惊喜地发现,许多从民乐团毕业的学生,即便不选择音乐作为职业道路,也依然经常走进音乐厅,民乐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院校也在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打通艺术人才到行业的“最后一公里”。

“要‘盘活’民乐,还是得靠年轻人。”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筝专业教授盛秧感慨。为了培养新一代民乐人,2020年,全国首个民族乐队学院在浙江音乐学院创立。在这里,学员们感到“与舞台更近”,通过与国内知名民族乐团联合演出、接受职业演奏家的指导,不断提升舞台实践的专业水准。

“我们想为更多人才搭建平台,只有有舞台、有观众、有市场、有收入,民乐才能有可延续的生命力。”盛秧说,目前民族乐队学院已毕业的3届学员中,已有10余名进入知名乐团,40余名考入国内知名音乐院校攻读研究生。

民乐传承创新的大幕已开启。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