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的才是最潮的
4月末,民族管弦乐《水阔山海间》在浙江音乐厅奏响。舞台上,唢呐、二胡、琵琶、架子鼓等乐器相互配合,恢宏旋律与台下掌声,在音乐厅内振荡、回响。
“演了几十场,听到最多的评价是,原来民乐可以这么燃!”乐团音乐总监、指挥陈瑱璇笑着说。担任浙江民族乐团指挥5年,她认为,这部具有浙江特色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作品,无论是乐曲结构还是美学表达,都是一次对于传统民乐作品的创新实验。
提起民乐,很多人的记忆是老一辈的吹拉弹唱,容易和“土”“俗”相联系。“较多传统民乐作品曲式结构相对简单,律动、和声较平稳,再加上部分民族乐器会用于悲凉、嘈杂的场合,造成了一些刻板的印象。”陈瑱璇分析。
近两年,多元曲风、多种形式的民乐作品出现,让人看到了民乐的更多可能。它既可以是古韵悠长的乐器重奏、合奏,传递原汁原味“中国风”,又可以融合爵士、摇滚、说唱、流行、电声等元素,满足现代听众多样的审美趣味。
走进浙江民族乐团的演出后台,从琳琅满目的乐器中就能窥见民乐的变化。除了二胡、琵琶、扬琴、笛等传统民族乐器,还有贝斯、大提琴、竖琴、马林巴、架子鼓等西洋乐器。据介绍,这是为了丰富民乐团的声部,打造更丰满的音响效果,同时让演奏不限于“宫商角徵羽”五音,实现在传统曲目的基础上,演绎出更现代、更丰富的层次。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