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健身房、美容美发店办卡,最为担心的就是商家卷款跑路、退卡退款难等问题。从5月1日起,这些预付式消费领域中可能存在的“坑”,将有司法助力消费者“避险”,大家的维权底气也将更足。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将有效解决预付式消费领域突出问题,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
预付式消费7日无理由可退款
预付式消费是一种消费者预先支付费用,后续分次或持续获得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模式,常见于零售、餐饮、健身、教育培训等生活服务领域。
去年,市民傅女士在某美容美发店搞活动时,在店员推销下充值3000元办理了一张会员卡,每次消费可以享受5折优惠。当天回家后,她觉得办卡并不划算,于是便和店家商议想退卡,但是却遭到对方拒绝。“他们的意思是合同上明确写着,一旦办卡就不允许退卡。”商家很强硬,傅女士很无奈。她告诉记者,自己明明一次都没有消费过,却退不了卡,只能为当时的冲动买单。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市民在健身房、美容美发店等都有过类似的遭遇。热衷健身的小陈也曾在健身房办理了私教卡,一节课都没上,想着和健身房协商退款,却吃了“闭门羹”。充钱办卡后一次没消费,想着退款却被拒绝,商家的“一言堂”是否作数,消费者是否有“后悔权”?
记者了解到,5月1日起施行的《解释》明确,消费者自付款之日起7日内有权请求经营者返还预付款本金,即消费者享有7天无理由退款权利。但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在订立预付式消费合同时,如果已经从经营者处获得过相同商品或者服务,或已经从其他经营者处获得过相同商品或者服务的,以上两种情况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款”。
《解释》已正式施行,商家们是否也已响应?连日来,记者随机走访了城区的几家健身房及美容美发、美甲店等。在其中一家位于万达广场的瑜伽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已经实行了“七天无理由退款”:“办卡了如果想退,我们也是支持的。”宝龙广场一家健身房的店员则告知,目前不支持退款,但是支持转卡。不过,还有一些商家却是回避的态度,表示对于《解释》并不了解,也没有接到上级通知。
商家跑路“通道”被堵住
“我以前也办过一张美容美发卡,没去几次,老板就跑了,店也关门大吉”“给小孩办的早教课卡,店家毫无征兆关门了,只有玻璃门上一张公告,几千块钱打了‘水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都遭遇过形形色色的预付式消费陷阱,而商家跑路则是维权的重灾区。有过一次维权经历的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在某家培训机构给孩子支付过课程,但没过多久,商家因自身原因关门了。家长们找机构负责人花了很大力气,协商退款更是一拖再拖、难上加难,无奈之下,只能报警求助。
如今,《解释》将商家跑路“通道”堵住,进一步规制卷款跑路行为。《解释》明确,经营者收取预付款后终止营业,既不按照约定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又恶意逃避消费者申请退款,构成欺诈的,应当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涉嫌刑事犯罪的,应当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采访中,也有一些市民表示,因为店家迁店、转让等原因,想退卡而不得。比如王小姐就坦言:“自己光顾的美发店换了店名和招牌,说是老板也换了,旧卡不给用也不给退,得让我再充值才行。”
诸如此类商家“换马甲”“金蝉脱壳”的套路,在预付式消费领域屡见不鲜。为解决这种消费者找不到负责人、追责难的问题,《解释》明确了常见预付式消费交易模式下的责任主体。对于借名经营的情况,《解释》明确经营者允许他人使用其营业执照,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使用其名义与消费者订立预付式消费合同,消费者有权请求其承担责任;对于租用场地的情况,《解释》则规定了商场作为场地出租者,负有审核租赁者经营资质的义务。
司法护航破解维权难题
记者注意到,《解释》明确了法律适用范围,即零售、住宿、餐饮、健身、出行、理发、美容、培训、养老、旅游等生活消费领域,商家收到预付款后多次或持续兑换商品或提供服务产生的纠纷。
此外,《解释》还对认定霸王条款无效、明确预付款返还规则、破解举证难等进行了明确。比如,《解释》明确指出,诸如“收款不退”“丢卡不补”“限制转卡”等格式条款属于典型的“霸王条款”,依法应认定为无效,不能作为限制消费者权利的依据。
“《解释》的出台,有效填补了预付式消费领域的司法空白,倒逼商家规范经营,也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在浙江浙杭(绍兴)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晶看来,《解释》进一步规范预付式消费,让消费者权益保障更有力。但她同时也指出,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预付式消费过程中要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同时仍要注重合同、收据等证据的留存,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提供有力证据维护自己的切身权益。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