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绍兴市民王女士用百度地图出行时发现,地图导航的线路上全是某款饮料的广告,这让她无法接受。“这个广告看着碍眼不说,还极度影响开车安全,老是要看它什么时候消失”。
这一现象是如何出现的?驾驶中出现此类广告是否会影响行车安全?这场商业广告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博弈该如何平衡?
对此,越牛新闻记者进行了采访了解。
以安全为核的导航
却让广告“抢”了地盘
从某社交媒体中分享的截图可以看到,该网友正行驶在沪霍线途中 ,百度地图导航界面突然出现东鹏特饮广告的提示性文字,并铺满了导航界面的虚拟车道。
网友提供的导航截图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另一位网友发帖称,自己在行驶至某路口时,同样也受到了该广告的干扰,文字部分甚至盖住了导航车道上的变道标识。而且记者发现,该网友提供的导航截图显示已经是晚上,此时导航界面已切换为夜间模式,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更难识别导航信息。
“想关都不知道怎么弄”“广告如果在拐弯、限速等位置出现,非常容易误导用户”“这种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出了事故谁负责?”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吐槽,在百度地图可关闭的信息推荐中,未能找到关闭“车道广告”的相关图标。目前从体验来看,用户如果不想看到这种广告,那就只能不用百度导航。
面对导航广告影响行车安全的质疑,越牛新闻记者致电到百度地图官方客服,但并未获得正面回应。对方表示请用户提供相关截图信息,将会有专员协助处理。
就网络上仅曝出百度地图插入了东鹏特饮“车道广告”,记者又尝试联系了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暂不清楚相关情况,正在向相关部门核实。
广告干扰引发事故
平台或需承担责任
经越牛新闻记者实测发现,目前主流导航APP,在出现广告的界面时,都未能明确地引导用户关闭广告,而且在首页或显著区域均未出现相关设置按钮,给用户带来了不便的使用体验。
导航开机屏出现的广告
那么,如果开车途中因为此类广告影响驾驶安全,进而引发交通事故,平台是否应承担相关责任?
记者采访到了相关律师,据介绍,2023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以弹出等形式发布互联网广告,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从使用角度上来看,此类广告不仅有时候会挡住导航线路,导致出现行车安全隐患,而且未能明确地引导用户关闭广告。”该律师强调,平台的责任可能涉及广告法的违规,如未提供关闭选项,影响驾驶安全,进而导致事故。
导航软件主页出现的广告
“导航平台作为信息服务提供者,需在商业化与公共安全间严守底线。若其广告设计直接危及驾驶安全,平台或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强制广告的背后
深层困境如何破局?
导航软件里面出现广告,并不是新鲜事,在开机屏、主页服务栏,很多广告几乎是无孔不入。
网友分享的广告截图
“这个事情暴露了互联网平台在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之间的深层矛盾。”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教授李生校分析,百度地图作为行业巨头,其广告创新看似突破了传统互联网产品的变现边界,但是这一行为实则暴露了地图行业在商业化道路上的深层次困境:当用户规模增长触及天花板,如何在盈利需求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
他指出,对于地图行业来说,答案或许不在于更激进的广告植入,而在于更智慧的场景融合、更克制的数据使用以及更开放的生态共建。例如利用海量行车数据,实现变现之路,这个需要从技术上使界面操作简单和顾客沟通上做好工作,让顾客有选择权。
“毕竟用地图不需要缴费,平台打广告是为了生存,平台寻求变现,本是无可厚非。但导航界面作为用户获取路况的核心渠道,应该尽量保持界面的干净、简洁以及信息的有效传递。”李教授坦言,百度地图在导航界面植入广告的做法,或多或少地都会影响到用户对于路况的获取,进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说到底,免费软件需要盈利可以理解,但把公共工具变成广告播放器,本质是商业利益凌驾于社会责任。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并非零和博弈。导航软件若只顾“赚快钱”,迟早被用户抛弃。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才是留住用户的硬道理。”李生校说。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夏若尧 编辑:王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