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明并不一定需要高深的技术,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这是余东娣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她鼓励孩子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胆提出设想。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将目光从书本投向生活,从课堂延伸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一个个天马行空又极具实用性的好点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教室里,同学们关注到粉笔盒使用时扬起的粉尘,影响师生健康。于是,有人开始改良教室粉笔盒的防尘设计,尝试在粉笔盒上增加密封装置,或是设计自动开合的结构,减少粉尘的飞扬;背着沉重书包的同学,对书包收纳结构进行重新构思,设计出分层合理、取用方便的新型书包,让书本、文具都能各归其位;还有同学着眼于校园绿化灌溉系统,提出智能改造方案,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实现自动灌溉,既节约水资源,又能让绿植得到更好地养护。
602班惠李灵同学是个十分勤劳的女孩,日常生活中,她经常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在阴雨天,她发现衣物不但难以晾干,而且容易产生一股难闻的味道。于是,她灵机一动,萌生了一个好点子:“我想发明一个风力衣架,只要在衣架上装上风力装置,不管什么天气衣服都能快速晾干。”她还仔细琢磨了风力装置的动力来源,可以是太阳能,也可以是手动发电,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使用。
502班郑钰怡同学不但拥有细致的观察力,实践能力也非常强。在家帮奶奶包袜子的时候,她发现包装上的塑料扣子非常难扣,奶奶的手指因长期用力按压这粒小而坚硬的扣子而疼痛不已。郑钰怡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她找来马克笔和圆头裱花嘴,经过反复尝试和改进,制作出了一支“包袜子笔”。这支笔不仅可以轻松按压塑料扣子,笔杆上还设计了记账的小功能,真正实现了一物多用。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沈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