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由共青团浙江省委、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出彩人生 ‘就’在基层”2025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引航”首场示范宣讲会在绍兴文理学院举行。8位来自西部建设、科技创新、乡村治理等领域的宣讲嘉宾,以亲身经历为大学生们点亮基层就业方向。
“就业不是简单找个工作,而是要在岗位上踏实做事,实现自我价值,要敢于深入一线,从基础做起。”企业领航者、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明结合自身经历,强调了“实干为先”的就业观,他还向大学生们发出邀请:“近期,浙江震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不少招聘岗位,欢迎符合要求的大学生及时投简历!”
“集成电路产业对‘专业对口+跨学科思维’的一线制造型人才需求极为旺盛,大家一定要打破‘重管理岗轻技术岗’的传统观念,在学校学习时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培养。”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夏江提出了校企合作新构想,他希望通过开设专业订单班、开展“企业工程师授课+学生入企实习”的联合培养模式,解决企业招工与学生就业“双向难题”。
“乡村不是‘镀金池’,是需要用企业思维经营的‘试验田’。”柯桥区湖塘街道兴华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沈建强,通过“空倒房改造民宿”“高粱酒全产业链”等案例证明,年轻人的优势在于用数字化盘活资源。“兴华村引入清华团队开发农产品溯源系统,带动村民年增收超1万元。”他呼吁:“别嫌基层琐事多,能把‘家长里短’变成‘共富密码’,才是真本事。”
从边疆到乡村,从实验室到车间,宣讲嘉宾们用经历证明——基层不是“无奈之选”,而是检验真本事的“试金石”。正如团省委学校部副部长宋元菁在致辞中所说:“当青年把‘小我’融入‘大我’,在一线磨砺中解锁‘解题密码’,终将发现——最广阔的舞台,永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台下的大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场宣讲会不仅是就业政策和经验的分享,更是一次对青年价值观的“赋能课”。“学历是敲门砖,能力才是通行证。”绍兴文理学院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林孜乐说,“宣讲嘉宾的就业观、建议,让我深受启发,我要利用好大学时光,多去行业实地学习,精准对接岗位需求。”
“听完这场宣讲会,我觉得留在绍兴工作很有意义。”绍兴文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大四学生宋菁菁深有感触地说,绍兴对于应届毕业生的住房补贴、就业奖励很实在,她已签约了一所绍兴小学,“今后我要以宣讲嘉宾为榜样,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为绍兴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将持续推进,通过“理论+实战”模式,帮助更多青年学子在基层一线找准坐标、贡献力量。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沈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