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扎实推进“兴村共富”三链建设,通过强化协同互动,积极探索企业、工坊与周边乡村间的共建联建,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吸纳更多群众进入工坊工作,助力周边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兴村共富不能单打独斗,而要积极发挥“链主”的主导作用,围绕“强城、兴村、融合”的主目标激发乡村活力,促进村民就业,形成一环紧扣一环的共富闭环。从1.2万亩保障型蔬菜基地的种植与采摘开始,滨海的乡村共富就进入了链式反应,“产地+销地”“农批+农贸”,从龙头企业到家庭农场再到农户个体,一个以契约化共建为载体的“果蔬产销一体”共富链就此形成。同时,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带动了共富工坊的就业率,促使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形成了“绍三味”兴村共富链。以生态农旅为基调的“酒乡农韵风情带”兴村共富链则迈出了乡村农文旅全面融合的新步伐。
土地还是那块土地,农业还是传统的农业,但“玩法”早已不是从前的“玩法”了。在三条并行不悖的兴村共富链上,“农”是共同点,“富”是出发点,“链”是关键点,链链相接的结果是把企业、产业、农民、市场等要素紧紧绑定在一起,每一链都是上下游关系,每一链都是共同富裕的发力端,而企业则是牵一链动全身的重心所在,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依托,是多个产业融合产生的集群效应。
乡村振兴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农业与生态一定是最核心的要素,滨海新区紧紧围绕这一核心要素,做强主干,延伸枝蔓,通过“互联网+农业”“灵活就业+农业”“生态文旅+农业”等模式激活乡村共富各要素,让更多中老年村民就近找到新的就业平台,找到新的致富渠道,从而绘就“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当然,兴村共富链并不局限于这三链,随着科技赋能与产业迭代,我们要抓住时机发挥好兴村共富综合要素的集群效应,让“老链”发新枝,让“旧业”绽新芽,生发出更多的“共富链”“兴业链”,让村级经济更繁荣,让村民收入再增长。
作者:亦 声 编辑:严心愉